最近,一则“中国1.3亿吨粮食缺口”的消息引起了很多关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到2025年“十四五”结束,中国可能出现1.3亿吨左右的粮食缺口。
消息一出,不少人感到了恐慌,中国的粮食是不是不够吃了?其实,这样的担心大可不必。
从国际通用的粮食自给率(当年粮食产量占当年粮食消费量的比重)指标看,2019年中国三大主粮(稻谷、小麦和玉米)综合自给率达99.8%,基本实现自给自足。其中稻谷和小麦的自给率均超过100%。
8月19日,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早稻生产数据,2020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729万吨,比2019年增加102.8万吨。而今年的全国粮食产量预计将达到6.7亿吨,最近五六年中国粮食产量都超过了6.5亿吨,保障大家有饭吃是没问题的。
既然如此,为什么又说中国粮食缺口1.3亿吨呢?这是因为,所缺的粮食并不是“给人吃的”,而是“给动物吃的”。
比如按照中国2018年的粮食进出口数据,进口了1.15亿吨,其中大豆8804万吨、谷物及谷物粉2047万吨,这两项加起来占据了总进口量的94%。谷物及谷物粉主要指玉米、高粱、大麦等粗粮。大豆、谷物、谷物粉这些,除了大豆炼油外,其他基本为动物当作口粮,比如大豆炼油后的副产品豆粕就是猪饲料。
简单说,14亿中国人吃的粮食是不愁的,但给动物吃的还需要进口。我们不能放大问题,也不能忽视问题,实际上中国早就在未雨绸缪了。
比如耕地面积,这几年中国一直在增长。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中国2014年耕地面积是1.05亿公顷,现在约为1.19亿公顷,短短几年来就增加了超过10%,这是一个很难得的成就。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乡村振兴,推广规模化农业、科技农业、智慧农业,东北的很多大农场都是机械化操作,科技程度不比美国差。
而社会各界也在为农业发展出谋划策,比如拼多多与中国农大合作、目前正在进行的农研科技大赛,让搞人工智能的高科技人才和顶尖农人在云南比赛种草莓,希望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易于推广的智慧农业解决方案,帮助农业增产。
在农产品销售方面,拼多多也一直在投入各种资源建立“超短链”,让农产品流通效率更高。最近河南还与拼多多合作,18个地市全部参与、开启电商大联播活动,帮助农民卖货。
其实目前我们很多是“小农经济”,在效率上存在非常大的提升空间。国家的支持,社会的联动,互联网进村、数字化助农,中国农业的未来依然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