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南亚网视(尼泊尔)
上博藏龙门石窟流散造像身首“合璧”,“数字复位”见成果
发布时间:2020-09-25 04:24

  澎湃新闻获悉,前天(9月23日)在位于洛阳龙门西山的奉先寺北壁,一件一比一3D打印的佛首被龙门石窟研究院工作人员安放在一尊等身立佛的残像上,佛首和残像断面完全契合,实现了造像的准确复位。
这件3D打印的唐代佛首造像原件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除了这件唐代佛头像,上海博物馆还收藏有另外4件出自龙门石窟的佛造像。此次身首“合璧”系上海博物馆研究员李柏华和龙门石窟研究院研究人员合作进行的复位研究成果,另外4尊佛造像的具体位置也已基本确认。
龙门石窟研究院方面表示,这是龙门石窟流散文物首次实现“数字复位”,开启龙门石窟流散文物“数字回归”之路。

  9月23日,龙门西山奉先寺北壁,一件一比一3D打印的佛首被龙门石窟研究院工作人员安放在一尊等身立佛的残像上。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际(公元493年),经东魏、北齐、隋、唐、五代、北宋诸朝,断续营造达400多年。作为中国三大石窟之一,龙门石窟于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其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


  龙门石窟

  上世纪20年代以后,随着欧美和日本的考察团把石窟佛像图片资料对外公布后,为外界所知,并遭到大规模盗凿,造成很多造像身首异处,至今仍流失海外。
据上海博物馆研究员、佛像研究专家李柏华对“澎湃新闻·古代艺术”(www.thepaper.cn)介绍,在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佛教造像中,有五件石刻据其特征被判定为龙门石窟的佛教造像,包括北魏交脚弥勒菩萨造像2件,唐代佛头像1件、神王头像1件,菩萨立像1件,这五件造像都是上博《中国古代雕塑馆》的重要展品。

  北魏交脚弥勒菩萨造像 上海博物馆藏 (受访者供图)


  北魏交脚弥勒菩萨造像 上海博物馆藏 (受访者供图)


  神王头像 上海博物馆藏 (受访者供图)


  菩萨立像 上海博物馆藏(受访者供图)

  “长期以来,上海博物館各个時期专业佛教艺术研究的李鸿业、马承源,及后来的黄仁波与季崇建等专家学者,都一再认定这五件造像源自龙门石窟。但由于时代的因素和条件的限制,这五件造像在龙门石窟具体窟龛及在窟龛内的位置,一直未能考证。”李柏华对澎湃新闻说。
去年5月份,龙门石窟研究院研究员杨超杰、副研究员焦建辉到上海博物馆参观考察,经过现场仔细观察其中两件造像后,确认其出自龙门石窟无疑。因为这个机缘,三位学者协商共同合作对上海博物馆藏龙门石窟流散雕刻进行复位研究。

   两件交脚弥勒菩萨造像虚拟复原图 (受访者供图)


  日本学者关野贞考察所摄交脚弥勒菩萨历史照片(左上角)(受访者供图)

  “我请上博信息中心同事安排,由相关科技公司对馆藏龙门石窟的唐代佛头像与神王头像,以及2件北魏交脚菩萨像完成了3D扫描,并在比对研究时,帮助进行虚拟复位和复原。”李柏华说。


  唐代佛头像(正面) 上海博物馆藏 (受访者供图)


  唐代佛头像(反面) 上海博物馆藏 (受访者供图)


  上博老一代专家学者李鸿业与马承源赴龙门石窟奉先寺考察所摄照片(受访者提供)

  这件唐代佛头像高40厘米、宽30厘米,1957年以时价80元购自北京振寰阁。佛首面庞浑圆,眼部微鼓,具有典型的盛唐造像特征。李柏华表示,早在1958年上博老一代专家学者李鸿业先生与马承源先生曾赴龙门石窟考察,二人认定其为奉先寺的佛像,但因缺失的立佛数量众多,未能确认具体位置。


  奉先寺北壁金刚力士外侧下层圆拱形大龛居中立佛头部残迹(受访者供图)


  佛头像与奉先寺北壁金刚力士外侧下层圆拱形大龛居中立佛身躯虚拟复原图(受访者供图)

  此次合作复位研究,龙门石窟研究院副研究员焦建辉依据佛首后部断茬切面,将奉先寺所有等身立佛一一查看,发现北壁金刚力士外侧下层圆拱形大龛的三尊立佛居中者,能与之对应。再通过上博李柏华此前联系扫描的三维数据,经过虚拟拼接契合无间,确定佛首就出自中间的立佛。


  日本学者泽村专太郎考察龙门石窟所摄该龛照片截图(受访者供图)

  据介绍,1916、1921年两次拍摄龙门石窟的日本摄影师山本明所摄奉先寺北壁照片和1923年日本摄影师岩田秀则拍摄的奉先寺北壁照片都显示龛内居中立佛头部尚存,说明这尊佛首遭到盗凿应当在1923年之后。
经过核查、比对和三维数字模型模拟复原,另外3件来自龙门石窟的上海博物馆馆藏佛教造像也一一找到原位,分别是出自古阳洞的两尊北魏交脚菩萨像以及出自万佛洞的一尊唐代天王头像。

  宾阳中洞 皇帝礼佛图 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这件流散在外的唐代佛首,可视为是龙门石窟众多流失海内外造像的缩影。据不完全统计,龙门石窟内有600到700尊佛像可以确认遭到过人为盗割,包括《帝后礼佛图》、卢舍那大佛手掌等都来自龙门石窟,现收藏在美国的知名博物馆中。而已知的近百件收藏于海内外公私收藏机构的龙门石窟流散文物,也多数面临着原位不详的困境。
多年来,时常有非法流失海外的石窟造像见诸拍场,石窟造像出处认定困难也让流失文物追索、回归不易。比如 澎湃新闻此前曾报道,2018年,一件佛首在苏富比中国佛造像专场中上拍,后因被质疑与日本学者拍摄的龙门石窟旧照中记录的石窟未被盗凿前的佛造像高度相似,疑为龙门石窟流失文物而被撤拍,但这毕竟是少数,也没有直接促成文物的回归。
西方和日本的考察团曾留存下不少中国石窟在遭受大规模盗凿前的影像资料,如日本佛教史学家常盘大定和建筑史学家关野贞合著的十二卷 《支那文化史迹》就保留了详尽的调查报告和大量图像,这为石窟造像出处的认定和中国石窟原始面貌的复原带来便利,但是仅依靠石窟旧影去追寻和认定文物出处依然存在极大的偶然性。

  关野贞和常盘大定合著的《支那文化史迹》一书中拍摄的龙门石窟佛本尊照片

  此次奉先寺佛首的数字复位,或为其他流散文物“回家”提供新的可能。据澎湃新闻所知,遭受盗凿更为严重的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近年也致力于数字复原和保护方面的探索。6年多来,天龙山石窟跟美国芝加哥大学等合作,在全世界9个国家的近30座博物馆进行佛造像的三维数据采集,并借助最新数字复原技术,让流失百年、分隔两地的造像身首合一、再现天龙山石窟旧貌。
龙门石窟研究院院长史家珍在接受洛阳当地媒体采访时说,他们目前已和国内外多所大学、博物馆建立合作,为更多龙门石窟流散文物寻找“回家之路”,通过数字技术不仅复原石窟艺术,更让千年石窟“活”起来。

南亚网视舞台音响灯光宣传片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南亚网络电视观点和立场。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网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已获得点赞0
建议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