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南亚网视(尼泊尔)
“一带一路”南亚佛教文化之旅
发布时间:2020-09-30 04:44

尼泊尔中华寺

在“一带一路”南亚佛教文化交流中

张国良社长首先来到尼泊尔的中华寺参观

在尼泊尔兰毗尼参观了我国在那里建的中华寺。中华寺山门大殿都很庄严,山门口立有我国佛教界泰斗本焕长老的塑像。

中华寺咨客顿初热情接待,带领参观、介绍情况并一起用斋。

u=3729589699,2972443358&fm=173&app=49&f=JPEG.jpg

中华寺

尼泊尔中华寺是中国响应由联合国开发署、教科文组织、尼泊尔王国政府组建的蓝毗尼开发委员会和世界佛教联谊会的邀请而在佛祖出生地尼泊尔兰毗尼建立的,是中国有史以来在国外的第一座正式寺院。

中华寺于1997年3月动工兴建,历时20个月,于1998年10月建竣第一期工程。中华寺建竣之后,于1999年住僧人,2000年5月隆重举行寺院落成、佛像开光、方丈升坐法会。中华寺首任方丈为怀善法师。2011年3月印顺大和尚接替怀善大和尚出任尼泊尔中华寺方丈。

印度八大佛教圣地之行

在十天的印度文化之旅中,张国良走访了印度八大佛教圣地,从佛祖出生地蓝毗尼到成道讲经的菩提迦叶、灵鹫山、鹿野苑、祗园精舍,再到佛祖天降地曲女城、最后讲法地吠舍离、涅槃地拘尸那罗,在佛教文化中,不仅感受到佛祖的伟大精神,更深切感受到作为中印文化交流、友谊联结先驱和楷模的玄奘的伟大成就。

香港到新德里

印度佛教文化之旅,从香港启程开始。中午和两位香港新闻同行乘印度最大私营航空公司捷特航空12:05班机9W077从香港飞印度首都新德里。行前许多朋友提醒到印度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于是半个月前就在香港合格医疗机构注射了防疫针,上飞机前还服了预防霍乱的药。

u=881789844,686071675&fm=173&app=49&f=JPEG.jpg

波音777-300BR航机比较准时起飞,从香港径直往西,沿北部湾飞越湛江、北海,经广西南宁、百色上空进入云南,飞过昆明、保山,进入缅甸北部,飞过曼德勒,从孟加拉国首都达卡上空飞过,在印度北部一直沿希马拉雅山南麓飞,从飞行图上看,很靠近锡金、不丹和尼泊尔。抵达新德里是当地时间下午近四点(香港时间18:30),新德里时间比香港晚两个半小时,全程飞行六小时多,基本直线飞行,下面皆是山区。

中国历史上对印度的最早记载在《史记·大宛列传》,当时称为身毒,唐初统称为天竺,玄奘到西域取经时根据Indu读音正名为印度。新德里于1947年定为印度首都,“德里”一词来自波斯语,意思为“门槛”,或者“门口”。德里位于印度西北部,在喜马拉雅山脉西部的南方。现是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印度北方最大的商业中心。人口超过2500万,是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

佛祖初转法轮地鹿野苑

佛教文化之行的第一站,是佛祖初转法轮之地鹿野苑。1月11日,我们从新德里机场,乘印度捷特航空9W375航班飞往鹿野苑所在的印度历史名城瓦拉纳西。中午到达入住雷迪生酒店,匆匆用了自助餐就前往鹿野苑。

u=3894763194,2376222218&fm=173&app=49&f=JPEG.jpg

佛教四大圣地之鹿野苑

鹿野苑距离瓦拉纳西约10公里。根据法显在《佛国记》的记述,佛祖的前世迦叶佛居住于此并有野鹿经常出没,故而得名“鹿野苑”。

公元前531年,释迦牟尼在菩提伽耶觉悟成佛后,来到鹿野苑,找到了原来的五位侍者,为其讲演四圣谛,他们证悟后随即出家为五比丘僧,佛教的佛、法、僧三宝至此初创完成。现在鹿野精舍西南方向不远处的乔堪祗塔遗址,也称为五比丘迎佛塔,是佛陀初转法轮的纪念地。此塔最初建于笈多王朝时期,原为覆钵型,莫卧尔帝国(16世纪)时期在其顶端加建八角亭。

初转法轮后,佛陀在鹿野苑的鹿野精舍传道,僧团逐渐扩大到60余人,后来佛陀派遣他们到各地弘法。鹿野精舍遗址旁,有公元前2世纪修建的阿育王石柱遗址。中国唐代高僧玄奘公元7世纪来到这里,见证了鹿野苑当时的盛况。

他看到的石柱高达70余尺(约17米)。19世纪末期,考古发现了该石柱的头部(长达2米多),雕有四面狮像,成为印度国徽图案的来源。笈多王朝时期(公元4世纪到6世纪),在鹿野苑修建了很多大型佛教建筑,其标志性建筑为达麦塔,又称慈氏菩萨授记塔。公元12世纪,鹿野苑的所有建筑被破坏殆尽,唯留下达麦塔残部,高达39米,直径达28米余,成为鹿野苑的标志,默默地见证着1600多年前的历史。

目前鹿野苑的佛教遗迹公园包括达麦塔、阿育王石柱残迹、考古博物馆等,以及后来兴建的各国寺院。我围着达麦塔转了三圈,达麦塔周围有各国信众祈祷。

接着瞻仰了佛祖首次讲经地,佛祖住持的世上第一座寺庙,佛祖首个僧团寮房,阿育王塔遗址,最后还参观了精美的斯里兰卡国家在此建的寺庙。

参拜佛祖成道圣地

佛教讲缘,不由人不信。今天(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佛祖成道日,我们不经意中昨晚从圣城瓦拉纳西乘车八小时多赶到佛祖成道的菩提迦叶,今天一早就来到佛祖成道的大菩提寺,参拜庇佑佛祖成道的菩提圣树。

菩提伽耶又称菩提道场,位于印度比哈尔邦南部伽耶市近郊七公里处之布达葛雅,面临恒河支流尼连禅河(法尔古河),其地原为古印度摩揭陀国伽耶城南方之优楼频螺聚落。据经典记载,佛陀经历六年苦行之后,行至此地,于毕钵罗树下之金刚座上结跏趺坐,证悟十二因缘、四谛法等,而得正觉,故毕钵罗树又称菩提树,即“觉树”之意。

菩提伽耶

u=1458225967,315423277&fm=173&app=49&f=JPEG.jpg

伽耶城于中世纪为婆罗门教徒所拥有,为与婆罗门教徒之伽耶城区别,特将佛成道之圣地称为佛陀伽耶。佛陀入灭后,历代纷纷在此起塔供养,建造精舍伽蓝,虽屡遭毁坏,然迄今尚存多处遗迹。

大菩提寺又称摩诃菩提寺,为纪念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道,阿育王在树旁修建了这座寺庙,200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寺庙主体为方台形,上建圆锥形尖顶,寺前拱门上有狮、鹿、牛、象等动物雕刻。寺中靠西墙的祭台上有释迦牟尼像,寺外院中有很多高僧的舍利塔。

我们来到寺中时,寺内外已挤满各国来朝圣的僧侣和信众,很多人在打坐诵经,也有不少人在虔诚磕头,五体投地。那见证佛陀得正觉的大菩提树,如今枝繁叶茂,一片葱葱茏茏。每日都有无数僧侣来树下参禅打坐,也有游人在此静思、拍照。但如今的圣树已不是当年佛祖悟道的那棵了。老树早已死去,但它的一截树枝被阿育王的女儿带到斯里兰卡,在那里繁荣生长。有人又从斯里兰卡的那棵后代身上取下树枝移回原处栽培,多年后长成参天大树,如今正重享着其祖先的无上尊荣。

参拜灵鹫山

我们一早从菩提伽耶出发,行车两个多小时,来到佛祖讲经说法的圣地灵鹫山。

u=152011532,1978590432&fm=173&app=49&f=JPEG.jpg

圣地灵鹫山

灵鹫山在印度比哈尔邦那兰陀和菩提伽耶之间,山势奇特,峰峦迭起,周围都是一马平川,惟有此山以及跟前的几座小山挺拔而立。正峰峰顶矗立着一块岩石,形似鹫头,故名灵鹫山。还有一说是,这里山上鹫鸟很多,故而得名。当年佛祖释迦牟尼在鹿野苑初转法轮后与弟子来到这里,当地摩揭陀国国王请佛祖和众弟子到山峰附近的一座竹园(竹林精舍)中住宿。到山上结集,山顶上有一座古平台,是当年佛祖与诸弟子结集和讲经说法之地。相传,如来曾在这里讲过《法华经》,如今这里只剩下了一块光秃秃的基石。

通往平台的崎岖山路上还建有一座石桥,桥头立有“灵山桥”石碑。山坡旁石窟很多,都是当年众僧居处修行所在,其中最有名的是阿难和舍利佛的石窟。山顶还有一座白塔,塔前石香炉上刻有中文“灵山”二字。中国晋代高僧法显和唐代高僧玄奘都曾云游到此。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描写灵鹫山的景色时写道:“接北山之阳,孤标特起,既栖鹫鸟,又类高台,空翠相映,浓淡分色。”据说佛祖释迦牟尼在此居住了近五十年。

上山有两条路,一是沿石级步行半个多小时可到山顶平台,走不动可坐类似滑竿的二人抬椅;二是坐简易缆车去到山顶日本庙和白塔。我们虔诚步行,沿途都是生意小贩和乞讨者,还有水牛和猴子,牛不让路,猴子抢食。许多国家,特别是南亚东南亚信众络绎不绝上山朝圣,中国恒水朝圣团一路磕头上山。

参拜佛祖涅槃圣地

我们早上五点多起身,六点多出发,从王舍城印日酒店乘车前往佛祖涅槃之地拘尸那迦。

中途在克沙利雅和吠舍离参拜了阿育王柱塔和佛祖舍利塔遗址并简单用餐。据说阿育王共建佛祖舍利塔900多座,现还存90多座。由于路况不好,又常遇意外,直到傍晚时分才赶到达拘尸那迦。我们立即前往佛祖入灭后火化的地方参拜。

u=2933828279,1322036987&fm=173&app=49&f=JPEG.jpg

u=3376640977,2936181019&fm=173&app=49&f=JPEG.jpg

佛祖涅槃之地

拘尸那迦

这是田间的一个方形园子,园外是稻田和甘蔗地,园中只有一大舍利塔和八个小塔,园门内有僧人在诵经化缘,舍利塔旁也有僧人在静坐,不少信众在绕塔祷告。

拘尸那迦位于印度北方邦哥达拉克浦县凯西以北约2.5公里的摩达孔瓦尔镇,是佛教的四大圣地之一。各国佛教徒和信众对佛祖入灭之地十分敬重,在顶礼膜拜的同时,不断在这里建立佛塔、僧院。阿育王时,曾立有两根庄严石柱,现已毁坏。目前发掘出的遗址有卧佛殿、大涅槃塔、安加罗塔和圣者殿等,以及不少佛像。20世纪以来印度政府和各国佛教徒投资修复、新建了不少佛寺佛塔,成为世界佛教徒重要朝圣之地。

据记载,公元5世纪时,中国晋代高僧法显来此礼佛,看到“城中人民亦稀旷,止有众僧民户”,说明那时已经开始凋零。7世纪时,唐僧玄奘来此,描绘当地“城郭颓毁,邑里萧条,故城砖基,周十余里。居人稀旷,阎巷荒芜”。还说城西北阿恃多伐底河西岸有婆罗树林,其树皮青白,叶甚光润。有两棵树特别高,为佛陀涅槃处。

参拜大涅槃寺

一早起身用餐后來到佛祖涅槃的大涅槃寺参拜。说是大寺,其实是上世纪50年代在佛祖涅槃处一片遗址平台上建的两个规模不大的建筑,一个是高约20米的竖筒形舍利塔,西边是一个供奉佛祖涅槃像的约10多平米的长方形臥佛殿,是正殿。

佛祖时代这里是个小村,据说佛祖从吠舍离来到这里是为度一位信徒。他在住地生病后听一位大师安排移居旁边一处地方并在此入灭。阿育王就在他涅槃地建了舍利塔和臥佛殿,这就是现在的大涅槃寺。

现在的正殿与塔均是米黄色外表的现代建筑,考古发现其位置处于佛陀入灭时的娑罗双树林间。从整片遗址区域来看,大涅槃寺的正殿与佛塔位于中央位置,其四周曾遍布僧房、比丘塔等诸多建筑。大涅槃寺正门朝西,进门有两排新种没几年的无忧树(印度称阿育王树),臥佛寺门也朝西开,门外是娑罗双树也是后人种的。

脱了鞋,由西拾级步入正殿,一尊大佛卧于中央,卧佛约6米长,南北右胁而卧,面西闭目,头枕右手,螺发肉髻,下承床榻式基座,均由整块砂岩雕凿而成,壮观而庄严。这尊卧佛是公元5世纪上半叶笈多王朝时的作品,虽距世尊入灭已逾千年,但因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对此像及上面的铭文有过记载,所以当19世纪卧佛重见天日时,它成为了证明拘尸那迦圣城位置最有力的考古依据。佛像通体被现代慕名而来的朝圣者贴满了金箔,又被盖上了层层袈裟,卧佛面如满月般带着微笑,温暖且冷静在这里完美呈现,仿佛当年沉沉睡去的样子。

正殿后方就是涅槃塔,虽然亦是新修的样子,但它却有着不折不扣笈多王朝时代的内核,内供奉着佛舍利。塔前曾经矗立着刻有释迦牟尼涅槃铭文的阿育王石柱,今已无存。前来朝拜的僧侣、信众和游客络绎不绝,他们绕着殿塔转经、静坐和做法会,当进入正殿瞻仰臥佛时尤其激动,久久不愿离去。

对于佛教徒和信众来讲,在信众眼中,这里是佛陀的圆满之所,无论是正殿当中的卧佛还是佛塔内的佛舍利,在经过千年荒芜之后,又重新成为了他们内心的精神支柱。

佛祖诞生地蓝毗尼园

上午在佛祖诞生地尼泊尔蓝毗尼佛教园区参观。我们是昨天从佛祖涅槃地拘尸那迦驱车经印度北邦边境口岸苏诺里进入尼泊尔到蓝毗尼的,长途奔波五小时多。

u=3008711969,3573335311&fm=173&app=49&f=JPEG.jpg

蓝毗尼园

蓝毗尼位于尼泊尔南部特莱平原上的鲁潘德希县,距加德满都约360公里。兰毗尼是梵文“可爱”的意思。这里原来是古代天臂国善觉王夫人蓝毗尼的花园,花园因人而得名。公元前565年的一天,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摩耶·黛维王后在怀孕后回娘家生产(族规头胎必须回娘家生)的途中,路过蓝毗尼花园时被这里的美景吸引而住下,不料第二天她就扶着园中的菩提树,顺利生下了悉达多王子,这就是佛祖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母亲生下他后七天就去世,他父亲净饭王在此建了一座庙纪念她。佛祖成道后,阿育王在他母亲庙旁建了纪念柱。早在1500多年前,中国晋代高僧法显就来到蓝毗尼,成为访尼外国人士中有真实记载的第一人。唐代名僧玄奘在公元633年也曾到此瞻礼取经。

现在的蓝毗尼园是尼泊尔政府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下围绕佛祖出生地废墟规划建设的以佛教为主题的国家公园,面积很大,十分空旷。目前的核心区是佛祖母亲庙的遗址。上面盖了一幢白色方型两层高的房子,叫摩诃摩耶夫人(佛祖母亲)庙,庙中供奉着一块石雕的佛祖降生图。

庙北耸立着一根著名的阿育王石柱,上面刻着“佛祖诞生之处”的铭文。庙旁有一泓池水,据说是佛祖沐浴过的。池边有一棵很大的菩提树,挺拔的树干巍巍耸立,宽大的树冠留下大片福荫。据传这棵菩提树是菩提迦叶大菩提寺菩提树的嫡传孙子。

摩耶夫人庙园前面挖了一条很宽很长的水渠。渠两边大片空地是现划给世界各国来建佛寺用的,目前已有中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了规模不等、造型各异的佛寺。左边是大乘佛教区,右边是小乘(上座部)佛教。中国的中华寺就在左边,中华寺后面有加拿大、美国、法国和德国寺,旁边是越南寺。

佛界最大精舍祗树给孤独园

上午我们在印度北方邦拉布提河南岸的塞特马赫特村参观佛祖讲经圣地祗树给孤独园遗址。我们是昨天从蓝毗尼长途奔波近十小时来到此地的,道路颠波把车轴都扭曲了。

原精舍在佛祖时代是古印度憍萨罗国王都舍卫城城南门外五里处。祗树给孤独园始建于释迦牟尼佛成佛后第六年,是当地富商给独孤长者和祗陀太子共同发心建造的,故称为“祗树给孤独园”。祗园精舍是佛陀在世时规模最大的精舍,是佛教寺院的早期建筑形式。

当时园区规模十分宏大,内有浮图十二,讲堂七十二,房屋三千六百,楼阁五百。因而这里和王舍城的竹林精舍一道并称为佛教最早的两大精舍。佛祖经常来此居住讲经,宣讲了许多著名的经典,如《楞严经》《金刚经》《阿弥陀经》等。后因佛教在印度衰落,园区荒废。据《大唐西域记》记载,玄奘法师赴天竺取经来此时,精舍已然湮毁,“都城荒颓”,“伽蓝数百,圮坏良多”。

1893年,英国考古学家卡家汉在此废墟进行了发掘,出土了佛教文物。1938年后根据发掘逐步适度复原。

现在的祇树给孤独园己变成供人瞻仰的遗址公园,尽管还有许多地方尚未发掘整理,现有的规模已经很广大。其中参拜人群最多的有三处:佛祖讲经主坛檀香木寺佛祖讲阿弥陀经处,据说南无阿弥陀佛这句诵词就出自此处;大菩提树,据传这棵菩提树是菩提迦叶大菩提寺菩提树的枝插栽的。其他还有舍利佛阿难和罗睺罗等佛祖诸大弟子的住处和舍利塔。各地佛教徒和信众十分重视祗园精舍,前来参拜者络绎不绝。

佛祖为从母天降地

释迦牟尼出生七天后,他母亲摩耶夫人就去世,他由姨母(他父亲净饭王续妃)波阇波提抚育。

佛教传说,为追思母亲和姨母,释迦牟尼成佛后不久还升去天宫为母亲和姨母讲法。三个月后天帝施展神力让佛陀从天而降回到娑婆世界。上午去参观的就是传说佛祖从天而降的地方——桑卡西亚。现在的桑卡西亚位于印度北方邦法鲁巴德县桑基萨村。我们是昨天从祗树给孤独园长途行车到晚上才赶到北方邦首府勒克王瑙,今天一早再行车四小时来到这里的。

据《大唐西域记》记载,这个地方古印度被称为僧伽施国,佛陀上天说法结束后就是在这里降回人间的,所以这里是佛教八大圣地之一,在佛教徒心中具有重要地位。据说古僧伽施已被证实就是现在的桑基萨村。考古发现了这里的阿育王石柱,还有建在土丘之上的小寺庙(据说是纪念佛祖姨母的),内有佛陀下忉利天故事的雕像。

我国高僧法显、玄奘都曾到过这里,且都有详细记述。但我们看到的已只是一个荒丘,丘顶上的小庙就剩一小棚,年久失修。小棚旁边有个印度教小神庙,证明这里被印度教徒占据过。下面的阿育王柱似乎比其他地方的都要小。小丘下面一片杂树林,周围都是农民的土豆和油菜地。与法显、玄奘大师所记佛教盛世景象已无法比拟。不过还是有佛教徒经常来此参拜,日本、缅甸和柬埔寨等国佛教界还在附近建了庄严的寺庙。

我辛苦跋涉到此,倒不在乎神话传说和古今兴衰,我深切感悟到的是身为佛陀依然至孝至亲的精神!

泰姬陵顶天立地的爱情故事

从印度北方邦首府勒克瑙驱车来到该邦西南部的古都阿格拉。这里是曾经统治全印度几百年的突厥人创建的莫卧儿帝国的王都。阿格拉屹立着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泰姬陵, 融合了登峰造极的艺术成就与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

u=3321951769,2090919092&fm=173&app=49&f=JPEG.jpg

泰姬陵

泰姬陵建筑包括大拱门、泰姬玛哈拉墓、两座清真寺、四座40多米高的宣礼塔和一些附属建筑物。

泰姬·玛哈拉墓全部用纯白色大理石建筑,有玻璃、玛瑙镶嵌。整体设计完美和谐,浑然一体。陵墓高度约为83米,耸立于亚穆纳河边,气势恢宏。

泰姬陵全称为“泰姬·玛哈拉”,是莫卧儿皇帝沙贾汗为纪念他爱妃而建的。传说沙·贾汗的爱妃泰姬玛哈于1631年在生第14个孩子时难产去世。沙·贾汗伤心欲绝,发誓要为爱妃建造一座全世界最美丽的陵墓。沙·贾汗每年召集两万多名印度建筑工人和印度最好的设计师及工匠,还聘请了中东、伊斯兰地区的建筑师和工匠。工期历时11年,共耗费4000万卢比。巨额耗费导致莫卧尔王朝的衰落动荡,泰姬陵完工不久,沙·贾汗儿子奥朗则布弑兄杀弟篡位,把沙·贾汗囚禁在离泰姬陵不远的阿格拉堡八角宫内。

此后整整8年,沙·贾汗每天只能透过小窗凄然遥望着远处河里浮动的泰姬陵倒影,后来视力恶化,仅借着一颗宝石的折射观看泰姬陵,直至忧郁而死。但幸运的是,沙·贾汗死后如愿合葬于泰姬陵内的爱妃身旁。

泰戈尔形容泰姬陵是“永恒面颊上的一滴眼泪”。泰姬陵因爱情而生,这段爱情的生命也因泰姬陵的光彩被续写,生生不息。尽管有人说,沙·贾汗只是一个好大喜功的暴君,根本不是多情种子;尽管有人说,泰姬陵美轮美奂的脚下,不知堆砌着多少人的鲜血乃至生命。但是我们似乎更愿意相信这世上真的有情深意重的男子,有穿越时空的思恋,有生死相随的爱情。泰姬陵依然超越着简单的建筑学意义,默默地美丽着,不为别的,只为世人心中那一点对爱情的美好向往。

印度阿格拉红堡

印度北方邦的阿格拉是莫卧儿王朝二百多年的王都,这里不仅屹立着举世闻名的泰姬陵,而且还筑有气势恢宏的阿格拉红堡。昨天上午我们来到阿格拉红堡,尽管天气薄雾迷茫,仍挡不住红堡的光芒。阿格拉红堡坐落在亚穆纳河畔的小山丘上,占地1.5平方公里,城墙高20米,城墙上建有瞭望塔和延绵的城垛,总体呈半圆形,具有宫殿和城堡双重功能。城堡距泰姬陵约15公里,全部采用红砂岩建造而成,故又称红堡。

u=1830773545,1260116559&fm=173&app=49&f=JPEG.jpg

印度阿格拉红堡

当年建立泰姬陵的沙·贾汗王的祖父阿克巴为躲避刺杀从德里红堡迁都至阿格拉,在亚穆纳河畔花费近8年的时光,终于在1573年建成了这座古堡。阿格拉红堡是印度+伊斯兰建筑艺术的代表作品,底座和主体建筑都是印度风格的,但是顶部却是伊斯兰标志性的尖塔,正是代表了莫卧儿帝国的社会结构。底层是印度本土文化和封建主,顶层是波斯的伊斯兰的统治者。城堡面积相当大,里面每座宫殿的雕刻都非常精美别致,融合了很多印度和伊斯兰建筑和宗教的文化在里面。红堡内原有多达500多座伊斯兰教风格的建筑物。

杰思敏塔原是沙·贾汗为泰姬庆祝生日所建,最后却成为沙贾汗自己的豪华监狱。被儿子篡位后幽禁的沙·贾汗只能站在塔楼眺望远处的泰姬陵。最终死在了这间斗室中,尸体被运上船,顺着亚穆纳河而下,跟心爱的妻子合葬在泰姬陵。

印度教恒河夜祭

印度恒河畔最大的历史名城瓦拉纳西,不仅有佛祖初转法轮的鹿野苑,而且诞生了印度耆那教的两个大教长,更重要的她是印度教的圣城,为婆罗门们顶礼膜拜。故该市已成为印度教、佛教和耆那教三教圣地。

u=1184801716,3613994465&fm=173&app=49&f=JPEG.jpg

印度教恒河夜祭

相传瓦拉纳西6000年前由婆罗门教和印度教主神之一的湿婆神所建。因此,瓦拉纳西在印度,犹如耶路撒冷和麦加一样,是印度教徒朝圣之地。印度教有三大特点:崇拜三向神、直接宣扬世袭等级制度、坚定相信轮回转世。

大多数印度教徒终生怀有四大乐趣:敬仰湿婆神、到恒河洗圣水澡并饮用恒河圣水(印度人视恒河为圣河、女神化身)、结交圣人朋友和居住在瓦拉纳西圣城,有3个都要在瓦拉纳西实现。印度教在印度各宗教信众中占70%,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马来西亚和印尼等国也很多。据统计总数已超过十亿。因而每天都有数以万计印度教徒来瓦拉西朝圣。不少人露宿街头。

恒河夜祭是一个印度教仪式,一千年来在瓦拉纳西每晚举行,风雨无阻,从不间断,因为恒河边有教徒们的圣殿和轮回。1月11日,我们从新德里飞到瓦拉纳西,当天傍晚我们就急着去恒河边观看夜祭。

恒河边的夜祭仪式极为壮观,河面岸边人山人海,婆罗门祭师大献神通。第二天凌晨,我们五点多就起身,又去恒河观看印度教徒们在恒河中洗澡取水。我们也到河中沙洲上取了珍贵的金刚砂。恒河夜祭、祈拜河神和泛舟看日出、朝霞观沐浴,这里的三大亮点,瓦拉纳西,真是体验宗教之城!(来源:全球之旅)

南亚网视舞台音响灯光宣传片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南亚网络电视观点和立场。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网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已获得点赞0
建议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