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人民日报】;
国家发展目标路径清晰
(尼泊尔)朱纳·巴斯内特
在中国参观考察的经历让我难忘,我不仅去了北京等大城市,还到访了四川的农村。至今还记得,在四川成都郫都区的战旗村,豆瓣坊、榨油坊、竹编坊、布鞋坊……一家家传统手工作坊坐落在干净整洁的街道两旁。村民们一边做手工一边聊家常,游客络绎不绝,有的在拍照留念,有的在询价购物。村里有座郫县豆瓣博物馆,展示了当地传统特色豆瓣的制作过程、酱园生活与工作场景。
很难想象,这里曾经饱受贫穷、落后和环境污染的困扰。如今,战旗村已发展成为四川集体经济十强村之一。参观过程中,我不停地记录提问,年轻的村干部耐心回答,充满了朝气和自信。战旗村把当地特色农业、传统技术与旅游业有机结合,走上了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样的乡村振兴经验值得尼泊尔等发展中国家学习和借鉴。几十年来,中国数亿人口摆脱贫困。这为中国进一步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了良好基础。
在位于北京朝阳区的麦子店街道社区,当地居民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京剧、舞蹈等艺术节目。社区重视养老建设,设有养老照料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等,方便老年人生病时及时就医。丰富的社区生活,增加了居民的交流和感情,他们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深深留在了我的记忆里。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走出了符合本国实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为国家发展制定了路线图,目标路径十分清晰。中国的发展是在立足本国国情,不断思考、创新、实践的基础上取得的,绝非复制他国发展模式,这为很多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思路。
2019年,尼中两国领导人成功实现互访,进一步提升了两国互联互通的规划和建设水平。在对尼泊尔进行国事访问前夕,习近平主席在《廓尔喀日报》发表署名文章,追溯尼中两国人民携手前行的历史渊源,为两国关系前景擘画美好蓝图。这是《廓尔喀日报》自1901年创刊以来,首次在头版头条刊登外国领导人的署名文章。当时,作为编辑团队的一员,我感到非常荣幸。
共建“一带一路”以包容的姿态和务实行动,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助力各国减少贫困、增加就业,为参与国家和地区创造了加快发展的机遇。该倡议是对推动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有力支持。
世界各国有着不同的文化。通过专业、客观、公正的报道,增进不同国家民众间的理解互信,媒体的作用至关重要。通过实地访问,我对中国和中国人民有了更加具体的感知和认识。我愿把我的体会和思考,分享给更多尼泊尔读者。
(作者为尼泊尔《廓尔喀日报》首席记者,本报记者陈尚文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