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南亚网视(尼泊尔)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利益共享
发布时间:2021-01-04 04:21

【光明学术笔谈】

编者按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将不同民族、国家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如何构建一个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围绕科学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丰富内涵,本刊特约请三位专家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利益共享、责任共担、文明交融的视角予以深入阐发,以期引发学界进一步研讨。

作者:靳凤林(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部教授,中国伦理学会政治伦理委员会主任)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蕴藏着丰富思想内涵的哲学范畴,其所具备的人文意蕴,既彰显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也为人类其他文明体所广泛接受和认可。要想把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得更加美好,离不开生命个体之间、不同群体之间以及个体与群体之间的荣辱与共和利益共享。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拓展,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注入了不竭动力,人类只要能够遵循正确的义利观,并不断提高互联互通水平,就一定能够通过利益共享让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经济全球化是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利益共享的内在动力

近现代以来,人类经历了长时间的经济全球化运动,在早期,其主要特征是欧洲列强通过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方式强行掠夺其他国家财富。二战后,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欧洲列强的传统殖民方式日渐衰微,以美国为代表的战胜国开始通过国际贸易、金融投资、人员往来等方式重新分配世界财富,其标志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贸组织等国际经济贸易组织的创立。当前的经济全球化浪潮,主要以科技、金融、互联网等崭新的富有弹性的现代技术手段全面展开。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计算机网络的出现,促成了新一轮的贸易大繁荣、投资大便利、人员大流动,它是全球生产力大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这种态势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动能、不断翻新的样式和眼花缭乱的组合,迎接着一个多极共治的崭新世界的到来。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迅猛崛起,正在使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版图更加全面均衡,使世界和平的基础更为坚实稳固。正是这种全球性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的相互依存,使得各个国家通过优势互补逐渐成为全球合作链条中的一环,日益形成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世界经济的深刻变革必然要求各个国家加大自我革新与对外开放的力度,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分工,通过持续不断的科技创新,大力挖掘自身的经济增长潜力,缩短新材料、新产品、新业态的迭代周期。唯其如此,才能实现不同国家之间的相互受益、共同繁荣和持久发展,进而共享经济全球化的红利。然而,经济全球化也是一柄“双刃剑”,近年来伴随权力与资本、资本与劳动、效率与公平、增长与分配的矛盾日渐突出,特别是南北差距、分配失衡、增长乏力、金融危机、地区动荡、难民涌动等现象此起彼伏,致使一种“逆全球化”的思潮由隐到显并日渐壮大。从哲学上说,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各种矛盾与问题无时无刻不在,人类就是在解决矛盾与问题中砥砺前行,并不断从苦难走向辉煌。关键是用科学的思想方法作指导,找到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正确义利观是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利益共享的核心原则

当前既面临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也伴生着百年未有之不确定性和百年未有之机遇。站在一个崭新时代的重要关口上,如何选择,怎样行动,既关乎一个国家的国运兴衰,也关乎人类的未来走向。中华民族历来秉持天下大同的理念,主张以怀柔远人、和谐万邦的方式发展同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孟子讲:“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国与国相处,应当践行正确的义利观,要义利相兼,义重于利。在近代鸦片战争之前,有很长时间中国发展都位居世界前列,即使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30%的时候,也未对其他国家进行过侵略扩张。

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处理国内外经济利益关系秉持的基本伦理规则。当代中国人深知,封闭导致落后,开放带来进步。伴随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深入发展,在给各国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求解上述矛盾的根本方法,只能采取更高水平的开放、更高水平的合作。反之,高筑保护主义的壁垒如同画地为牢,人为脱钩割裂只能导致自我孤立。正是基于此种认知,中国大幅放宽外资准入限制,连续修订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对制造业实施全面开放,持续推动服务业的深度国际融合,已经连续多年成为全球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中国在“十四五”期间,必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助力世界经济的复苏增长,向世界分享更多的中国红利,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利益共享作出自己的突出贡献。

加强互联互通是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利益共享的基本途径

当前,我国在对外合作中始终秉持正确的义利观,不仅使中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发展起来,也为促进世界繁荣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要将这种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方针引向深入,除了加大国内改革开放的力度外,还需要我们认真把握中国与世界关系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统筹考虑和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并通过实施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的理念,在同国际社会的经济交往中,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利益共享加以有效落实。

首先,不断强化“一带一路”建设,筑牢人类命运共同体利益共享的实践平台。要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利益共享,必须着力打造全球共同发展和共赢共享的强力引擎。“一带一路”建设就是要通过亲、诚、惠、容的理念,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不断构建互利合作的全球网络,携手共筑共赢共享的实践平台。“一带一路”建设为沿线各国通过商品、资金、技术、人员的流通,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更好地融入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进而释放增长活力,实现市场对接,拉紧联动纽带,促进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发挥了重要的亚欧大陆桥作用。从这种意义上讲,“一带一路”建设,绝不是对世界传统贸易体系的推倒重来和另起炉灶,恰恰是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的时代,为实现传统国际贸易体制的全方位拓展和转型升级而进行的重大机制创新。

其次,大力支持多边合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利益共享开辟广阔道路。中国坚守多边国际交往理念,着眼于构建从区域到全球的多边制度结构,坚决抵制各种外交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民族排外主义等逆全球化潮流。近年来,中国一直致力于推动世界各国各施所长、各尽所能,通过双边合作、三方合作、多边合作等各种形式,把各国的先天优势和潜能禀赋充分发挥出来,最终达至国际社会命运与共、合作共赢、利益共享的发展目标。例如,中国同二十国集团合作中,大力推动结构性改革、通过发展数字经济,实现互联互通;在同金砖国家合作中,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加大创新投入,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在同非洲国家合作中,提供了大量无偿援助和优惠贷款,通过人员支持、智力支持、技术支持,帮助其建成了大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项目。

最后,不断完善国际法治建设和持续推进全球治理变革,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利益共享保驾护航。中国主张每个国家处理国际事务必须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由世界各国人民依靠国际法共同维护普遍安全,共同分享人类发展成果。人类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之后痛定思痛,才建立了以联合国为主体,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在内的全球治理框架,虽然这个框架远非十全十美,但毕竟在过去几十年里,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推进全球治理变革,只能是在全球共同认可的国际法基础上,使这一传统治理体系向更加平等、开放、透明、包容的方向发展。各个大国应该带头做国际法治的倡导者和维护者,遵信守诺,不搞例外主义,不搞双重标准,也不能歪曲国际法,以法治之名侵害他国正当权益、破坏国际和平稳定。

总之,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一个国家在地球村中的价值、地位和作用,将不再取决于它赢得了多少次“冷战”或“热战”的辉煌胜利,消灭了多少个潜在或现实的敌人;而是要看这个国家对人类遇到的共同难题提供了哪些有价值的国际倡议,在人类遇到的各种突发灾难面前贡献了多少应尽的力量,对各种国际争端机制的建构担负了多少应尽的义务。质言之,只有改变看待各种复杂性世界问题的视角与方法,真正终结“利益脱钩论”“赢者通吃论”“唯我独尊论”等各种陈旧执念,树立“优势互补论”“合作共赢论”等现代人类应有的价值理念,才会让世界更加充满希望。

相关文章: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共担 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交融

《光明日报》( 2021年01月04日 15版)

南亚网视舞台音响灯光宣传片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南亚网络电视观点和立场。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网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已获得点赞0
建议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