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统计局及海关公布2021年上半年经济资料与外贸资料后,多维新闻曾刊文《中国六月外贸资料藏玄机要阳谋不要阴谋美国如何接招》予以分析,并引用英国牛津经济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香港办事处亚洲区经济主管高路易(Louis Kuijs)的话「中国(6月)出口增加值略高于三分之一的部分可能是价格上涨的反映,中国工厂正在将自身成本的上升转嫁给外国消费者」,指出在美元大放水的背景下,中国不愿像以前一样牺牲自己充当世界经济的稳定器与缓冲器,独自承担输入型通货膨胀,而是通过出口涨价将输入型通货膨胀传汇出去,以期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能够以平等的地位共谋解决之道。
2021年7月15日中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在新闻释出会上介绍2021年上半年中国经济资料。(新华社)
不曾想,话音未落,曾任联准会主席现任美国财政部长的耶伦(Janet Yellen),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就称对中国商品征收关税伤害了美国消费者。「我个人认为,对中国征收的关税没有缜密思考过哪里存在问题,以及什么是美国的利益」,「关税是对消费者收的税。在某些情况下,在我看来,我们这样做伤害了美国消费者,而前政府谈判达成的这类协议并没有真正在多个方面解决我们与中国的根本问题」。
事实上,耶伦话只不过指出了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就如同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中指出皇帝没穿衣服的小孩。此前《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都曾刊文指出,增加的关税实际上由美国消费者承担,但美国政府满足于对中国出口商品加税带来的成就感与收入增加,美国普罗大众也对政府对华强硬表示满意。
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爆发后,美国政府为「维稳」大肆超发美元向国民派发红包,创造出了有名的「疫情特需」,尽管可能因加关税导致物价上涨,但有政府红包在美国民众也没什么意见。与此同时,全球产业链因疫情停摆,反而是中国早早控制了疫情,包括美国在内的所谓「疫情特需」订单大量涌入中国,疫情之下中国外贸资料亮眼,2020年对美贸易顺差同比增长7.1%达3,169亿美元,以至于由中国发往美国的集装箱价格上涨好几倍并且还得排队。
美国政府与其人民对加税很满意,疫情之下中国出口向好也很满意,似乎这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大团圆,但现实很残酷。2021年5月美国生产物价指数(PPI)和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涨幅分别达6.5%和5%,创2008年9月以来新高后,6月CPI再创新高达5.4%。按月统计来看,美国劳工统计局(BLS)发布的资料显示,6月消费价格环比上涨0.9%,创2008年6月以来最大单月涨幅。剔除食品和能源等波动较大的项目后,美国核心CPI的同比涨幅也从5月的3.8%加快至6月的4.5%。
与此同时,在美元超发的输入型通货膨胀之下,6月中国PPI同比涨幅达8.8%,比美国5月的6.5%还高2.3个百分点,生产端涨价压力极大。只不过在中国政府的调控之下,6月CPI同比仅上涨了1.1%,远低于美国6月的5.4%。实际上,在美元超发向全球输出通货膨胀之下,美国日子不好过,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也压力不小。也正因为如此,中国选择通过出口涨价将输入型通货膨胀传汇出去,如果出口涨价与加关税叠加能迫使美国坐下来,与世界各国商讨如何应对也算是一件好事。
自1月20日拜登(Joe Biden)就任美国总统以来,已经过去近半年时间,拜登原本计画先联络盟国协调一致后再与中国接触,集合盟国之力迫使中国屈服。然而,美国寄予厚望的欧盟各国在对华上难以达成一致,拜登所谓的对华「竞合」只见竞争不见合作,甚至目前双方连大使都处于空缺状态。
2021年3月中美高层阿拉斯加会谈现场。(Reuters)
2021年3月的中美高层阿拉斯加会谈,原本是双方关系解冻缓和的一次契机,却因美方出人意料的开场白演变成口水战。当然,这次会谈也并非毫无益处,用中国官方的外交「黑话」来说,中美至少「坦率」地交换了意见——尽管谈不拢但双方都阐述了自己的利益关切,至少为未来的会谈打了基础,或者说对双方而言是一次成功的「火力侦察」。
美国常务副国务卿温迪·谢尔曼(Wendy Sherman)即将开启她的亚洲之行,此前一直传言谢尔曼将访问中国,商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的拜登会面的问题,但谢尔曼是否访华至今仍未确定。耶伦在这样的情况下,谈对华关税由美国消费者买单,可以算是对华释放善意。耶伦从1994年担任联准会委员起到2018年卸任联准会主席,在联准会任职长达17年,对美国财政金融的认知非一般人可比。
以关税为突破口,或者说以关税损害美国消费者利益为退步之阶,进而以取消关税为筹码与中国商谈共同应对通货膨胀问题也并非没有可能。毕竟,这样双方都有台阶可下,对内对外都可以交代。更为重要的是相对于关税问题,美元超发及由此引发的通货膨胀才是美国真正的难题,更何况关税叠加中国出口涨价会进一步推高通货膨胀火上浇油。以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美国经济陷入滞胀状态,谁都难以独善其身。1970年代的世界经济滞涨,欧美各国独善其身,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网路新经济兴起才真正摆脱,这一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