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大陸流量明星吳亦凡代言的化妝品韓束的網路直播間內,當女主播因為平時只有幾十人線上的房間突然湧入300多萬網友而興奮又緊張時,在前方等待她的,不僅有老闆當場決定獎勵她的1萬元人民幣獎金,還有她即將成為可能是2021年夏天中國大陸最大的八卦的一部分的奇幻旅程。
當然,只是很小的一部分。發生於7月18日晚間的這一幕更像是一個普通人在一出大戲中被莫名分配了一個龍套角色。而大戲的主角,是流量明星吳亦凡。大量湧入韓束直播間的網友是來聲討抵制他的,因為他攤上了大事:有人在社交媒體上公開指證他強姦甚至迷姦多名未成年人。
吳亦凡事件已遠遠超出了娛樂八卦的範疇。(HK01)
大約在一個多月前,網路上有一些吳亦凡先後交往多名女大學生的八卦爆料,其中包括涉事女主之一都美竹控訴吳亦凡「渣男」,自稱吳亦凡在談戀愛期間突然對自己冷暴力。
然而隨著吳亦凡否認都美竹的說法,並表示要對「謠言」訴諸法律開始,都美竹放出的料開始一個比一個勁爆,包括但不限於:
控訴吳亦凡專門「欺騙玩弄未成年女孩」;
控訴吳亦凡要把女孩的照片放到酒局上,像商品一樣被挑選;
「把女孩帶去酒局,逼女孩喝醉,然後發生關係」(7月10日都美竹接受騰訊娛樂《一線》欄目採訪時所說);
……
吳亦凡工作室很快聯絡了專門受理藝人維權工作的北京星權律師事務所,發佈一篇措辭正式且嚴厲的聲明,起訴都美竹看上去箭在弦上。
按照一般的劇情發展,後續的事情交給法律處理,說謊的一方(或雙方)付出一些名譽上和金錢上的代價,公眾會迅速忘記這一切,如同吳亦凡身上此前發生的類似八卦事件一樣。
但這一次,命運顯然不想讓劇情停留在吳亦凡出演過的影視作品水準上。
7月16日,都美竹發佈一段手機螢幕錄頻,裡面的微信聊天記錄顯示吳亦凡的公關公司正在找她「解決問題」,並聲稱「不可能公開道歉」、「有把握告贏你」、「如果你願意解決問題,那我們也可以不告你」。而所謂的「解決問題」,就是給都美竹一筆錢。
又經歷了一些雙方「商量價格」、都美竹聲稱公關公司給自己的協議暗含陷阱等回合後,7月18日晚間,都美竹放出了那條引發全網圍觀的重磅長微博,其中包含對吳亦凡對多名女性灌酒強姦、「強姦、迷姦多名未成年人」的指控(甚至根據都美竹的說法,其中兩位受害者至今未成年)。
都美竹稱:「你知道就目前我手裡的東西,已經可以最少送你十年牢飯?」在貼文結尾,都美竹表示這是與吳亦凡的「決戰」。
幾乎是同一時間,吳亦凡發佈聲明,對這些指控進行了否認。聲明稱,他僅見過都美竹一次,沒有沒收手機,沒有灌酒,也沒有迷姦。至於爆料中所講的「選妃」和「未成年」,也都一一否認。
然而洶湧的輿情已不可擋。在本文開頭「百萬網友進入韓束直播間抵制吳亦凡」的場面發生後,韓束當即決定和吳亦凡解決,結束一切合作關係。女主播在直播間裡發佈這條消息後,甚至讓韓束當晚的銷售額衝上一個誇張的高點。
截止7月19日晚間,已有12家品牌商與吳亦凡解除或終止商務合作,包括韓束、良品鋪子、雲聽app、立白、滋源、得寶、華帝、蘭蔻、康師傅冰紅茶、王者榮耀、騰訊視訊和保時捷等。此外,與吳亦凡有合作的部分品牌也已在官方微博中刪除相關內容。
更不用說整個7月19日白天,中國大陸社交媒體上到處都是「吳亦凡」、「吳亦凡」、「吳亦凡」。這還是在不少網友認為微博有「限流」措施下的狀況,甚至有傳言稱7月18日晚間開始微信上有大量的聊天群因為討論吳亦凡事件而被暫時封禁——可見吳亦凡真是無愧於「頂級流量」的稱號。
當然,讓公眾「吃瓜」熱情高漲的更多是都美竹在長微博中對於兩人床幃之事的一些「定性式細節描述」,加上不少段子手的創作,形成了又一次「全民玩梗」的風潮。但也應該看到,眾多自媒體在發稿時,大多在標題或敘述中加上「如果是真的」的字眼,這種謹慎說明,大多數人都認識到,「此事已經超越娛樂八卦、明星緋聞乃至醜聞的層面,涉及實實在在的法律問題。」
正如多家大陸官媒所言,一個開放包容的輿論場,「容得下各種爆料和訴求,但是決不能揉進明明涉及法律問題和公共利益,卻又不明不白的硌人沙子。」無論結果是刑事案件、誣陷誹謗中的哪一種,「這一事件都是嚴肅的,需要徹查澄清的,法律的嚴肅性和當事人的權益都是需要維護的。」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也於19日晚間發文,稱無論法律制裁,還是自律懲戒,都需要依據事實,「演藝人員如違背公序良俗造成惡劣影響,行業自律懲戒絕不會手軟。」
《中國婦女報》也通過官方微博發聲,「私德不修,人生必難行穩致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流量明星也不例外,相信法律不會冤枉一個好人,也不會漏掉一個惡人。」
司法介入娛樂圈中的這一驚天八卦已成定局,但這又不僅僅是一個法律問題。「法律不管你能好到哪兒,就只限制你不能壞的沒邊兒」,這句來自電影《烈日灼心》的臺詞,道出的亦是生活的面目。很多吳亦凡的粉絲呼籲「讓法律給出最後答案」,但司法首先追求的是程序正義,判決可以給出一個結果,但未必等同於真相。
所以中國知名法學教授羅翔的那句話還是應該繼續普及:法律是對一個人最低的道德要求。
吳亦凡(左)是流量時代最典型的代表。(微博@我看你有戲)
經此一役,一些大陸官媒開始提出「什麼樣的人才配成為偶像」、「偶像和粉絲之間該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這種關係是否要基於誠信、反對欺騙」等問題。
而或許更應該反思的是,「偶像」是如何變成這樣的?
當前大有席捲全球之勢的「粉絲文化」,很大程度上猶如網路時代的「鄒忌諷齊王納諫」,粉絲圈子就像一個巨大的泡泡(Bubble),將「偶像」包裹其中,每天有成千上萬人在「控評」,替他把批評和建議完全隔離,只留下誇獎。各個環節都有人因為各種私利,對「偶像」都是好言誇讚。
粉絲在訊息場域為「偶像」織造了一間糖衣繭房。
同時「偶像」還擁有巨大的社會權力和社會財富,可以隨心所欲地調控輿論,抹去一切。「偶像」也知道訊息繭房的存在,但他們不是「鄒忌」——春秋時代的道德準則總是顯得迂腐陳舊,甚至高高在上。同時他們能得到遠超鄒忌想象的權力與財富,因此大多樂於擁抱「命運饋贈的禮物」,然後被改造成更徹底的「肆意妄為者」。
在這樣的環境下,如果「偶像」不變「渣」,都有些不符合人性。只不過娛樂圈有個相對好聽的說法:人設崩塌。
實質上還是「權力」在起作用。「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和性有關,除了性本身,因為性和權力有關。」粉絲文化構建出了偶像與粉絲之間在權力上高位與低位的落差,有大陸自媒體直言,「偶像」們層出不窮的肆意妄為,「本身就是一種來自權力高位的暴力。」
在這個意義上,都美竹們對吳亦凡的「決戰」,「是權力低位對原本可以隻手遮天的權力高位者的一次撕破」——當然,還是要加上那個前提:如果都是真的。「大家好像都習慣了權力高位者的肆無忌憚,但是現在不是了,至少這次之後,有人會害怕。」
同時,對於都美竹,也不能降低要求——即便你的指控都是事實,也沒必要在行文中動用「愛國熱情」、「民族主義」去挑動對立情緒,不應該沾染任何對讀者進行道德綁架的嫌疑。像「你不配待在這片土地上」、「想個辦法把新冠疫苗抽出來,那是中國產的,你不配打」這類字句,還是不要公開發表為好。說到這裡,筆者想起家中長輩曾感嘆「年輕的時候,最好的才情都用來寫大字報了」,今天的年輕人,在大環境尚好、個人有大把選擇的情況下,切勿重複歷史的錯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