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扶贫基金会在尼泊尔 专访中国扶贫基金会尼泊尔国家办公室主任邹志强女士
南亚网视记者 任米拉
8月2日上午,南亚网视《SATV新闻会客厅》栏目记者任米拉(主持人)专访了中国扶贫基金会尼泊尔国家办公室主任邹志强女士。
下面是这次专访的全部内容:
主持人:邹女士您好!我是南亚网络电视的记者米拉。今天特别高兴邀请您为南亚网视《SATV新闻会客厅》的嘉宾!我代表南亚网视以及广大网友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邹女士:你好米拉,非常感谢南亚网络新闻会客厅对我们工作的关注,感谢你的采访。
主持人:您作为一个中国人,而且是一个中国女人,来到尼泊尔,为尼泊尔人民做了那么多帮扶救困的事情,我也曾经留学中国北师大,现在仍然是一名在校研究生,请允许我称你为中国姐姐好吗?
邹女士:可以可以!
主持人:我代表尼泊尔人民感谢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也感谢你这位让我非常尊敬的中国姐姐,您六年来身在异国,为了尼泊尔人民所做的—切,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特别感谢,您辛苦了!我爱中国,也爱中国姐姐!
邹女士:谢谢米拉!
主持人:请你谈谈中国扶贫基金会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组织,它的使命以及你到尼泊尔从事这项事业的感受?
邹女士:中国扶贫基金会是中国扶贫领域最大的民间组织,中国扶贫基金会在中国已经开展了将近40年的扶贫工作。中国扶贫基金会以民间的身份进行扶贫工作,在中国的扶贫领域做到了很大的贡献。
2015年当听到尼泊尔大地震的消息后,第二天中国扶贫基金会相关人员就来到了尼泊尔。进入尼泊尔之后积极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在这里进行发粮食、发热食、拯救生命、搭帐篷,在当地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2015年8月13号,大家都知道当年是中国和尼泊尔建交60周年的日子,当年那个时候尼泊尔政府也是为了庆祝跟中国的建交60周年,因为中国在地震的时候有22家社会组织来提供帮助,包括中国政府很大的支持,所以给我们中国扶贫基金会注册了在尼泊尔的第一家中国的国际NGO组织,从这天起中国扶贫基金会在尼泊尔就有了自己的办公室。
这几年来中国扶贫基金会无论是从灾后重建、紧急救援以及抗疫救灾这样的一些工作中间,我们都体现了我们“大爱无疆” “民心相通”这样一个国际公益理念。
中国扶贫基金会在国外有尼泊尔、缅甸、埃塞俄比亚三个办公室,这三个办公室都是同样的国际扶贫理念。
同样中国扶贫基金会还试图建成一个值得大家信赖、值得大家信任的国际公益平台。所以我们现在正在在尼泊尔努力工作。
主持人:两年来,新冠疫情蔓延整个世界,尼泊尔也不例外,因为受疫情的影响尼泊尔两次封国了,尤其是第二波疫情发生以来,因尼泊尔医疗设备跟不上,在缺乏医用氧气瓶的情况下,导致尼泊尔60多万人感染,近万人死亡!贵机构一直在积极响应尼泊尔社会福利委员会对国际组织的抗疫号召,在尼各大媒体上都有报道你们的行动,请你谈谈这方面的具体情况?
邹女士:2020年发生疫情后,是三月份我们抵达尼泊尔的,当时尼泊尔还没有疫情,但是我们已经意识到这个疫情是在全球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幸免,所以我们在2020年的三月抵达以后,就积极开始把中国的一些抗疫的经验,试图移植到尼泊尔,然后利用自己的项目执行和效果给尼泊尔带来抗疫方面的经验。
首先做了洗手桶的项目。因为那时候疫情不是很严重,但是尼泊尔拥挤的社区居住环境是非常让人担忧的,所以当时尼泊尔的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会距离,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我们在第二省和加德满都地区、尼泊尔和印度边境地区做了将近200多个洗手桶项目,保证社区的人们出来的时候可以洗手消毒。
同时我们在三个月的隔离期,针对那些打短工的家庭的孩子发放了粮食包,当时发了将近1万多个粮食包。
去年到了11月份我们发现孩子要去学校,家里很困难,没有钱去买上学的学习用具,当时我们发了四万多个爱心包裹到尼泊尔各个市区。
2021年第二次疫情爆发以后,我已经在尼泊尔,当时就想着把武汉的方舱医院这个概念引入到社区。我们是在尼泊尔封国后,4月22号就开始在尼泊尔的加德满都泰米尔社区启动了抗疫隔离点。因为我们做不了方舱医院,方舱医院是需要很复杂的程序,那么我们就提供氧气瓶。
当时氧气瓶是非常贵的,我们采购了50多个氧气瓶,遍布到了尼泊尔的15个社区;后来又增加了30多个,一共80多个氧气瓶,每个社区5个氧气瓶铺设了将近15个隔离点,并针对隔离点医护人员没有防护的措施,我们又进行了医护人员的医疗用品的支持,然后进行社区的消杀,把中国最先进的 disinfection spray 地引入了尼泊尔。
7月1号,我们从国内又进口了140台中国最先进的,也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先进的10升医疗氧气机,分发到尼泊尔的七个省80多家医院。
在这两次抗疫过程中间,并不是中国扶贫基金会一家在行动,中国很多的社会组织一起来帮助尼泊尔。
2020年第一次抗疫的时候5家社会组织加入到我们的号召中来响应尼泊尔社会福利部的要求,然后在这里做了项目,到2021年以来,一共有六家社会组织参与到我们的抗疫,把中国的一些先进的抗疫经验落到尼泊尔,取得了很好效果,所以我也觉得很自豪、骄傲。
主持人:据了解,整个世界疫情爆发的时候,您在尼泊尔设立了15个隔离区,您做的这件事儿太有意义了。设立隔离区的时候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可以说一下吗?
邹女士:其实在尼泊尔疫情中间,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就是有种无力感,当疫情来了的时候,尼泊尔人民已经受到了伤害,但是我无能为力,因为中国的氧气瓶进不来,运输包括审批程序特别慢,如2020年捐赠人已经把100多个氧气瓶,包括呼吸机都运到了广州,但是手续办不下来,这批货就没有运进尼泊尔。
2021年,也就是今年我们接受了上一年的教训,我们提早做准备,所以今年140台氧气瓶顺利地运到了这里,这是我觉得最自豪的事情。
要让中国物资能够顺利运到尼泊尔,需要两国政府来进行协商。因为民间很多的中国人民想支持尼泊尔人,都要经过社会福利部和社会福利委员会的审批,这个审批时间太长了,有笔捐款到了,现在都已经一个多月还没有批下来,那一个月以后,比如说我当时Sindhupalchok水灾救援资金,粮食发不下去,老百姓已经不需要粮食。可能这时候已经需要建房子了,所以这样的话会给捐赠带来很大的失落感,因为在这次疫情中间也有很多个人和企业的捐款,他们就会想钱已经给你打过来一个多月,你花不了,在干什么?!
在疫情期间,我们基本上都是在居家隔离最严格的时候出去工作,那么就对我们工作人员带来了很高的要求,面临着很大的危险,这是我觉得我对不起我当地员工的最大、最愧疚的地方,但还好我们的防护措施很好,目前没有一个人感染,尽管两年的时间我们都活跃在最前线,但是还好我们的工作人员防护做的非常好。
主持人:去年封国的时候您在尼泊尔,解封了之后回到了中国,疫情缓慢了之后今年3月份回来了尼泊尔,又遇到了第二次封国。您作为一个女人,冒着生命危险,离家家来到尼泊尔帮助尼泊尔的扶贫人员,这对女人来说特别不容易,是什么原因让你忘我的工作,您有怨言吗?
邹女士:我在中国已经有20多年的扶贫经验,我刚开始在中国扶贫的时候跟尼泊尔的情况是差不多的,当20年以后来到了尼泊尔,看到尼泊尔人民还在这种贫困和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我当时的感受是觉得我需要用我20多年的专业经验来帮助尼泊尔人,而且尼泊尔人特别好,他们特别善良,也特别纯朴。所以我来了以后基本上都是属于忘我的工作状态,因为我想把我20多年的这种经验,包括机构的希望带到尼泊尔,来尼泊尔这么长时间也照顾不上家里人,我也感谢我的家人对我的支持。
主持人:中国扶贫基金会在尼泊尔未来的捐赠的方向和发展有什么计划?扶贫基金会对尼泊尔的帮助是长久的吗?
邹女士:我想应该是的。因为我们在尼泊尔的这六年中间已经得到了尼泊尔人民的热爱和认可,比如说上一次我们在Sindhupalchok救灾的时候,大家知道有一个13万家的这样一个youtube上的一个报道,这个报道的题目就是“在尼泊尔的中国女儿一一邹志强”。
中国扶贫基金会已经在去年的九月份与尼泊尔社会福利委员会签署了2022年到2025年的继续工作计划,我们同样也在调研,争取在疫情结束以后,我们很快从抗疫救灾的这样一个活动中走入到发展援助的这样一个工作中间,所以也会有很大的投资。
我国与尼泊尔毕竟是山水相连,中尼都在喜马拉雅山的两边,所以我会在这里继续工作下去。
主持人:我们都知道您为了帮助尼泊尔贫困人员,您在这边已经待六年了,这期间您遇到过一些难以忘怀的事情?还有,我们都知道扶贫基金会的所有资金和物资都来源于各爱心企业和人士的捐助,你对所有的捐赠方想说点什么吗?
邹女士:我首先感谢所有这六年以来对我们的支持的所有机构!中国扶贫基金会所有的员工对尼泊尔灾后重建是非常支持的,没有他们我是待不下来的。
第二个就是感谢我们的各个捐赠人,从最开始的几个到现在20个捐赠人,我觉得你们在新闻片里已经看到了,是他们点燃喜马拉雅山中尼友好的希望之火, 如果没有他们这样源源不断对尼泊尔人民的热爱,我也在这里是待不下去的。
第三是要感谢所在国的尼泊尔人民和尼泊尔政府对我们的支持!这么多年新闻媒体的报道是非常多的,所以为了中尼友谊,我在这里尽管是在中国人,在这里其实待着也像自己家人了,你们看到我跟你们相处也很自然,我们已经没有在他乡工作的这种感觉,所以从这点来说我是觉得我很骄傲,也很自豪,所以我们希望能够为了更好的促进中尼友好,做一点自己的贡献。
主持人:好!谢谢邹姐姐女士!
邹女士:谢谢米拉!
编辑:罗蒙山 苏米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