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侨领李引桐——
中马建交的“和平使者”(百年航程 有“侨”精彩(32))
张焕萍
李引桐祖籍福建泉州南安,在马来西亚、泰国等都有企业经营,是享誉海内外的实业家、教育家、慈善家和社会活动家。
新中国成立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封锁,橡胶是中国急需的重要战略物资。朝鲜战争期间,李引桐以“国家现在有难,我理应分忧,不能袖手旁观”的心态,冒着风险通过香港、澳门两地辗转运送大量橡胶到国内。这虽然可解一时的燃眉之急,但终究不是长远之计。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他开始筹划将外国的橡胶树种引回国。为此,李引桐组成了考察团来到海南岛,了解当地的土壤、气候状况,选择胶园地址。
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运送橡胶及其种苗可能面临被拘捕的风险。李引桐精心挑选适合海南岛生长的优质橡胶枝并秘密包装好,于1956年运回国内。确保橡胶产量,关键是要提高橡胶栽培种植技术。为此,李引桐又以优厚待遇秘密聘请1位橡胶种植专家,让他到海南岛传授技术,指导管理,同时引进橡胶生产的新设备、新工艺和产品检测仪器,使新中国建立起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橡胶生产基地。为了纪念李引桐的突出贡献,我国种植和生产的橡胶品种用“桐1号”“桐2号”“桐3号”等“桐”字号来命名,李引桐也被誉为中国的“橡胶之父”。
此后,李引桐一直致力于推进中国和马来西亚的民间交往,曾多次组织和参与马来西亚工商代表团赴中国访问和考察。为了促进中马两国建交,李引桐抓住机遇,做自己的好朋友、时任马来西亚国防部长拉扎克的工作。1970年,马来西亚举行大选,拉扎克参加竞选。李引桐立即向拉扎克建言,要赢得华人支持、赢得选举,就必须在外交上有所突破,争取与中国建交。拉扎克认为言之有理,但如何与中国联系沟通是个难题。李引桐马上毛遂自荐说:“这件事由我来办!”
李引桐以时不我待的急切心情来到北京,传达了这一重要信息并提出相关建议。毛泽东接到情况报告后批示:“可以谈。”国内对李引桐予以充分信任,任命他为中方联络代表。此后李引桐立即返回吉隆坡与拉扎克会面沟通工作进展。
1974年5月,已当选马来西亚总理的拉扎克和周恩来在北京共同签署了中马建交公报,马来西亚成为东盟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拉扎克也成为东盟第一个访华的国家领导人。李引桐在推动和促进中马建交上功不可没,被誉为 “中马建交的和平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