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调查:如何在舆论质疑声中“破局”让企业走出困境
南亚网视记者 博雅
中国政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国内经济迅猛发展,同时也造就了一大批优秀企业家及人才,并且有许多在国内取得成就投资者“能人”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感召下,目光转向海外,纷纷走出国门创业,并取得不斐的成就,寇进忠先生就是在尼泊尔众多中国投资者中的一员。
2022年1月6日,南亚网视记者专访了寇进忠先生。
来自河北石家庄的寇进忠先生,今年50开外,身形轻瘦精神,在言谈举止中透露一种精明。
据寇进忠讲述,全家都是搞皮革生意的,他们兄弟三人从事皮革生意达30年。创业初期,他们在广东东莞设厂,进行皮革的深加工。四年前,经朋友介绍,他走出国门到了南非建立了一家皮革厂,但由于各种原因工厂被迫停产。2018年,他来到了尼泊尔,经过考察论证,决定在尼泊尔办皮革加工厂。
中尼友好:给中国投资者增添了信心
尼泊尔地处南亚,是中国的邻邦,两国睦邻友好有着上千年的友谊,中国的法显大师及唐僧曾在尼泊尔的蓝毗尼学佛游学多年、尼泊尔著名工匠阿尼哥曾在中国建造白塔寺。
新中国成立后,尼泊尔是最早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之一,60多年来中国与尼泊尔高层互访不断,2019年尼泊尔总统班达里在北京参加中国“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同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访问尼泊尔,将两国的友好关系提高到新的高度。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对外援助项目以及国际招标项目如雨后春笋,在各个国家绽放精彩。各类民营企业发挥行业特长和优势,在各国建厂寻求发展,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目前,在尼泊尔有投资较大的红狮水泥和华新水泥、新希望饲料、禾丰饲料、黎明家具等不但安置了许多尼泊尔人就业,同时也增加了尼泊尔的税收,为尼泊尔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在新冠疫情之前,中国在尼泊尔的旅游人数最高时逾25万人,在尼泊尔著名的商业街泰米尔商铺林立,旅游餐饮等第三产业蓬勃发展,这些商铺的尼泊尔服务员基本都会讲几句中国话,部分街道中国企业广告牌遍布,形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国商业街。
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寇进忠来到了尼泊尔。经过一番考察,他将厂址选择到尼泊尔的比尔根基市。比尔根杰是尼泊尔南部马德赫什省帕萨区的一个城市。它位于首都加德满都以南 135 公里(84 英里)处,北部与印度的比哈尔邦边界的拉克绍尔相连。作为从巴特那和加尔各答进入尼泊尔的入口点,比尔根杰被称为“通往尼泊尔的门户”,也被称为“尼泊尔的商业首都”。毋庸置疑,寇进忠选择在这里建厂极具有战略眼光。
数日前,南亚网视记者一行从奇达旺出发,驱车150多公里来到比尔根基这座新型美丽的工业城市,沿途正在施工的公路至少是四车道,让人对这座城市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
“在我注册登记以及建厂的过程中,尼泊尔当地政府给予我们了很多支持和帮助,对此,我们表示真诚的感谢!”寇进忠告诉记者,两年来受疫情影响,建厂并投产的计划一拖再拖,今年3月终于投产并生产出了第一批合格的皮革产品出口印尼,为尼泊尔创造了不少外汇,赢得政府的肯定和认可。
“我在尼泊尔投资近千万元人民币建立皮革厂,主要是对尼泊尔政府充满着信心,但在投产不久后,就受到了外界的不少干扰,第二批货到海关因投诉检测压到海关长达两月之久,目前经复检没有问题后才得以放行,给公司经济上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寇进忠讲到此处,情绪非常低落,一脸的无奈。
外商投资者:希望给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
通过记者与寇进忠的深入交谈,了解到刚刚投产不久的皮革厂出现了一个非常致命的问题。前不久,该企业第二批皮革产品报关出口时,由于海关接到投诉称质量问题被暂扣,并且这件事被尼泊尔当地多家媒体曝光,不但货没有发走,还给投产不久的企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尼泊尔媒体曝光的焦点集中反映为三个方面:一是海关对这批货物的查扣;二是出口产品不符合尼泊尔行业标准;三是手工作坊的加工与机械加工的差别。对于媒体的质疑,寇进忠表示,“无法做出准确的评判”。但事实是经过尼泊尔海关的复查,质检过关并准许出口,这也意味着寇进忠皮革厂生产的这批产品不存在质量问题。
尼泊尔是个以农业旅游、手工业加工为主的国家,工业基础非常薄弱,中国企业在尼泊尔作为外资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资金,更重要的是先进的管理理念和设备。
而类似寇进忠这样的投资者,尽管他们在来尼泊尔时满怀信心,但由于当地政府职能部门的整体管理机构和管理素质还有待提高,尤其在办事效率方面存在着提升空间,加之在工业管理体系及行业标准方面亟需完善,势必对投资企业的发展带来诸多不便。中尼之间在文化和信仰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尤其在语言沟通方面成为中资企业的软肋,尽管目前这些企业聘用翻译人员,但是否能够准确表达双方的意愿,已经成为瓶颈问题。
记者曾与众多在尼投资的企业负责人做过深度交流,大家普遍认为,尼泊尔的营商环境相对较差,政府的办事效率低,没有完整的行业标准,并且有些政策是朝令夕改,加上这两年疫情的严重影响,当地个别媒体不负责任的报道,“让许多企业家失去了投资尼泊尔的信心和耐心。”
专家支招:尽早让皮革厂走出困境
经过深入了解,寇进忠先生遭遇是众多在尼投资的中资企业的“共性问题”。带着此类问题,记者曾经采访了几位在尼的成功的企业家、特里布万大学的教授、尼泊尔媒体界、法学界专家和律师。
专家认为,中国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中尼友谊源远流长,中国企业在尼泊尔投资建厂,我们从心里是感激的,尼泊尔作为发展中国家也希望引进外资发展当地工业,让民众得到实惠,受到政府欢迎。但因尼泊尔由于工业基础薄弱,很多产品依赖进口,当然两国之间的文化和法律不同,希望在尼投资企业在文化上要兼容并举,亦希望通过律师多了解尼泊尔的法律和投资政策,提高法律意识,加强企业自身的管理,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树立企业形象和品牌,做负责任的良心企业。
寇进忠先生需要带领企业学习尼泊尔文化和法律,以这次出现的问题为戒,对企业员工进行全面培训,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加大产品质量管理和检测力度,确保产品质量。同时要善待媒体,并欢迎媒体对企业的产品质量进行监督。还要与行业监管单位和行业协会多沟通,倾听他们对产品的改进意见,与行业经营者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帮助他们改变对中国企业的看法和他们的生活现状,共同发展,共同致富。
在采访中,当记者问及对未来的发展规划,寇进忠先生表示,他将对尼泊尔本行业经营者进行一次全面拜访,并与皮革行业协会进行深度交流和探讨,在提高产能和延伸产业链上寻找最佳的合作方式,整合资源,开拓并延伸产业链条,依靠中国的管理经验和先进的生产设备共同发展。
寇进忠说:“我选择了尼泊尔,是因为尼泊尔与我国只有一个喜马拉雅山之隔,喜马拉雅山虽高,但隔不断我们的友谊,我将扎根尼泊尔,在未来余生将企业做大做强,为尼泊尔国家的税收和尼泊尔人民的生活提供一些帮助,积极安置员工就业,与尼泊尔员工携手并进共同发展,共创美好的未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