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评论员 华章
近来,中国疫情防控正面临严峻挑战,特别是上海已连续多日新增新冠肺炎本地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合计超过2万例,是否有必要继续坚持“动态清零”方针的争论再起。一些境外媒体趁机鼓噪“动态清零”方针不可持续,并批评中国的防疫政策。
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过去两年来的成功防疫经验以及国际抗疫实践来看,“动态清零”仍然是当下必须坚持的抗疫总方针,疫情越凶猛越要坚持到底。
从医疗条件看,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正加快构建公共卫生体系。2021年中国每千人医疗卫生机构的床位数达到6.51张,已超过一些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是,每千人护理人员数量仍然不足,2021年中国每千人注册护士数量为3.5人,不仅落后于主要发达国家,甚至还低于2018年时全球的平均水平(3.7人);而中国平均每10万人拥有的ICU床位数是3.6张,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更大,大约是美国的1/10,德国的1/8。更何况,中国还存在着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医疗资源不平衡的问题,再加上人口基数大、老年人口占比较高,一旦发生大规模疫情,极易出现医疗资源被挤兑、击穿,以及患病群众无法得到及时救助问题。
从病毒威胁看,一些人认为,奥密克戎变异毒株虽然传染性大大增强,但毒性大为减弱,导致患者症状较轻,类似于“大号流感”,死亡率显著降低,不必再严防死守。然而数据证明,奥密克戎的致命性依然不容小觑。
以英美为例,2021年8-10月是德尔塔变异毒株流行期,在此期间,英国每10万人中16人死于新冠,美国每10万人中40人死于新冠;而2021年11月至2022年1月为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流行期,期间英国每10万人中22人死于新冠,美国为每10万人中42人死于新冠。此外,根据香港特区政府有关部门通报,截至4月5日,香港由奥密克戎引发的第五波疫情累计造成超116万人感染、8136人病亡,死亡人数比其前4波疫情造成的总死亡人数还高出很多。
从抗疫成本看,此前有人认为,坚持“动态清零”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得不偿失。的确,无论是封控措施,还是大规模核酸检测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社会发展,耗费政府财政,但“躺平”就能让经济平稳运行,节省政府开支吗?
近期,原本就“躺下抗疫”的美英两国连“枕头”都撤了。英国政府宣布,将不再追踪密切接触者,未完全接种疫苗的密切接触者也无需再自我隔离。从4月1日起,英国政府不再为民众提供免费新冠肺炎病毒检测。美国国会参议院则将原本225亿美元的新冠肺炎疫情一揽子援助计划削减到了100亿美元。英美两国消极抗疫的原因并非是病毒危害减小,或是抗疫措施对恢复经济不利,而是防疫开支太大,政府财政已不堪重负。以英国为例,英国政府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2022财年,用于测试、追踪的支出费用达157亿英镑。今年1月,仅新冠肺炎检测上就花费了20亿英镑。
可见,“佛系”“躺平”抗疫并不会省钱,反而因感染人数太多导致检测、追踪费用飙升,加重政府财政负担。而单纯为了节省开支,就将脑袋埋进沙子,做不问疫情、不管民众死活的“鸵鸟政府”,更证明其无能和冷血。
面对美英政府的荒唐做法,两国专家和舆论啧有烦言。《纽约时报》指出,如果没有资金投入,更多美国人可能会感染新冠病毒,这不仅导致本可避免的生命损失,还让医院不堪重负。《时代周刊》报道说,美国现在可能正处在病例激增中,而人们并不知情,多名美国卫生专家批评美国政府“自欺欺人的防疫举措”。英国多位科学家认为,“与新冠共存”的口号“违背公共卫生常识”“与现代医学格格不入”。
与之相比,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始终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2020年,当全球面临疫情冲击时,中国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2021年,当美英等发达国家债务高企、民众饱受通胀之苦时,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国内生产生活有序进行,物价保持总体稳定,经济增速居全球主要经济体前列。
可见,中国采取“动态清零”总方针,对疫情发现一起、扑灭一起,守住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的底线,是基于对国内医疗条件、国际抗疫教训以及病毒特性综合研判后制定的抗疫策略,且经过两年来的实践证明是有效且合理的。当前部分地区出现疫情反复,是对中国能否保持疫情防控战略定力的考验。只要继续做好全面动员、全民参与的联防联控常态化防疫措施,中国全域经济社会发展一定能早日重回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