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本文围绕印度教右翼意识形态中的“大婆罗多”话语展开。根据一些印度教右翼理论家,作为一个地理单位的“大婆罗多”是一种“自然存在”,包括从阿富汗到缅甸的广阔区域,甚至将我国西藏囊括在内。作者在文中反复强调这一地缘政治幻想对地区、全球以及印度自身民主宪政制度的危险性,提醒读者不应将这一概念仅视作“疯狂的幻想”。本文是印度左翼自由派的反印人党势力,在西方媒体上面向美西方读者所作,是印度国内政治争斗在美西方舆论场的外溢。对中国读者来说,本文有三点值得注意。第一是其所揭示出“大婆罗多”话语称霸区域、针对邻国的危险性值得警觉。第二是该话语所展现出的,当下印度社会矛盾的尖锐性和国内斗争的白热化。也正因印度面临严重的社会政治经济危机和严峻的国际竞争形势,才使得“大婆罗多”这种极端话语走上前台,并日益寻求自身的具象化。第三是既要注意到印度教右翼与美西方在意识形态方面存在的难以调和的矛盾,也要意识到这种矛盾在当下历史情境中的作用必定是有限的。大国对抗阵营的阵线也从未按意识形态划定。南亚研究小组特编译此文,供各位读者参考。
图源网络
世界上总有一些势力怀揣领土收复主义构想,并因而招致嘲讽。但如果无视这些“野心”,我们就会置身于危险之中。几十年来,印度的国民志愿服务团(RSS)一直在推动其“大婆罗多”(Akhand Bharat)构想,这一组织与当下的印执政党印度人民党(BJP)关系紧密。拟议的“大婆罗多”被认为是“不可分割的印度”,从阿富汗一直延伸到缅甸,还包括整个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中国西藏、尼泊尔、不丹、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印度总理莫迪也曾提及这一概念。2012年,在他还是古吉拉特邦的首席部长时,一次采访中他曾提及“大婆罗多”是“文化统一体”。
2022年4月,RSS “最高领袖”莫汉·帕格瓦特(Mohan Bhagwat)在一次公开集会上表示,印度将在10~15年内实现“大婆罗多”理想,这为印度民族主义的白日梦确立了第一份日程表。除了是RSS最高领袖外,帕格瓦特与莫迪紧密的私人关系也让其成为印度国内的权势人物。印人党是由 RSS 直接控制的社会组织之一,自 1925 年成立以来RSS便坐拥大权。莫迪本人在加入印人党之前是就是一名RSS的“全职宣传干部”,他将帕格瓦特已故的父亲作为自己的导师。许多印度企业高管和外交官深知帕格瓦特影响力之大,均在位于那格浦尔的 RSS 总部拜访过他。帕格瓦特的话须认真对待,而不能当作年迈疯子的随口胡言。
“大婆罗多”是“印度教特性”(Hindutva)的核心信条之一,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经包含在印度教民族主义学说之中。如今,这一学说拥有自己的世界地图划分和命名体系,并在全印RSS运营的学校中教授给学生。莫迪政府断言,这种地缘政治学说所规定的领域划分可以凌驾于当今的民族国家边界之上。其支持者表示,在印度被改造成一个事实上的“印度教国家” ( Hindu Rashtra)之后(尽管其可能仍以宪政共和国自居), “大婆罗多”理想就会变为现实。这一构想对印度的民主价值观来说并非好事。莫迪经常以印度教统治者自居,“印度教国家”建立的进程往往伴随着印度国内越来越多的针对穆斯林的暴力事件。
这种意识形态的危险性已经跃出了印度的国境,并增加了地区风险。它可能会增加拥有核武器的巴基斯坦的不安全感,并削弱印度在面对中国时的地位。此外,尽管“印度教国家”的概念看起来很牵强,但人们必须注意的是,直到不久前人们还对普京的扩张主义构想不屑一顾。印度教民族主义者公开希望改变印度边界,建立一个新的、“完整”的印度,这可能会对世界局势构成深远影响。相关动向值得我们认真对待。
世界世纪地图集1902 年地图展示了 1947 年分治前英属印度统治时期广阔的印度次大陆 图源THE PRINT COLLECTOR/GETTY IMAGES
虽然人们常认为“大婆罗多”的构想是为了否定1947年英国的印巴分治政策,但该构想实际上是受2000多年前的某个印度王国的启发。RSS的教科书中写道,印度曾经包括“东部的缅甸和孟加拉,西部的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北部的尼泊尔和不丹,以及南部的斯里兰卡。”该文章用梵文表示“海洋”,从而使其看起来摆脱了伊斯兰文化的影响。孟加拉湾成为“恒河之海”(Ganga Sagar),印度洋成为“印度教徒的伟大海洋”(Hindu Mahasagar)。一家RSS出版社的地图中提到了印度的 “圣地”,在那里阿富汗、缅甸、斯里兰卡和中国西藏被赋予了新名称。这种命名法至少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由RSS的第二任领导人戈瓦尔卡尔(M.S.Golwalkar)写入书中。(记者Mehdi Hasan在2015年访问RSS总部时指出,他对里面的“大婆罗多”地图感到诧异)。
莫迪政府的政策越来越多地反映出这种地缘政治抱负,即“印度教特性”超越了当前的国际边界。2019年,印度通过了《公民身份法》(修正案),选择性地为来自阿富汗、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的宗教少数群体(主要是印度教徒)提供一条获得公民身份的途径,却将穆斯林排除在外。印度内政部长阿米特·沙阿(Amit Shah)随后将这一标准与国家公民登记册联系起来,引发印度穆斯林群体的广泛担忧,他们害怕自己会被剥夺公民权。同年,莫迪政府剥夺了查谟和克什米尔邦的自治权,将其置于联邦直接管辖之下,这是印度唯一一个穆斯林占多数的邦。
“大婆罗多”的构想也塑造了当前印度政府与邻国的关系。在印度国内,莫迪将印度称为“世界导师”(Vishwa Guru)。在右翼势力的宣传中,只有莫迪能复兴印度教印度的伟大。莫迪还高调访问了孟加拉国、尼泊尔和其他地方的印度教寺庙,暗示这些国家同属“印度教特性”文化圈。2015年,印度政府对尼泊尔实施封锁,它希望尼修改宪法,支持“印度教国家”学说。在莫迪的领导下,印度还有选择性地就印度教徒在邻国受到的不公正待遇提出外交抗议。去年阿富汗塔利班上台执政后,印度承诺为来自阿富汗的印度教徒和锡克教徒快速办理签证。
本图仅示意“大婆罗多”野心,南亚研究小组坚决反对此图观点
尽管有这种叙事存在,但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即使在古代,印度也从未包括不丹、缅甸、尼泊尔、中国西藏和斯里兰卡。阿富汗、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除了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归属于印度地区,其余时间从来没有从属于一个统一直接的领导。即便在英殖时期,英国也是通过众多具有有限主权的土邦来进行统治。将印度作为一个更古老的政治实体是很明显的修正主义行为。“大婆罗多”地图暗示了一个事实上不存在的印度教共和国。符合事实的是,南亚的历史是由不同种族、不同语言的王国共同书写的历史。这些王国在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的部分地区内往往同时存在。
此外,印度历史也并不是一个一直沿着宗教路线发生冲突的历史。过去,印度教领袖曾雇用穆斯林将军来对抗穆斯林统治者,反之亦然。但正如莫迪政府在2014年上台后所做的那样,他们将印度的历史描述成在穆斯林1200年来的统治下饱受苦难的历程。RSS理论家们认为,印度是一个印度教国家,必须恢复其所谓的昔日辉煌。这种理论事实上直接传承自英国的殖民主义学说,其根本目的是分裂、统治该地区,而RSS却对其大加赞许。
印度教民族主义者通过歪曲历史来支持分裂政策,甚至对印度2亿多穆斯林群体施加暴力。在印度政府的怂恿下,宗教迫害最近愈发猖獗。尽管最高法院屡屡出手干预,但莫迪往往对此事闭口不谈,反而在最近的一次演讲中把17世纪的莫卧儿国王妖魔化。
虽然没有明说,但RSS领导人帕格瓦特对最近发生的事件很是满意。在宣布印度为“印度教国家”后,近期,他描绘了印度的发展轨迹,“那些想加以阻碍的人要么被清出去,要么就解决掉,印度不会就此罢休。现在,战车正在向前行驶,它只有油门没有刹车。任何人都不应夹在中间。如果你愿意,就和我们一起上车,不然就留在原地。” 在另一次演讲中,帕格瓦特说,“如果印度教徒想要继续维持自己的身份,那么印度必须是‘未分裂的’”。
1992年12月6日,在阿约提亚巴布里清真寺被“世界印度教大会”(Vishva Hindu Parishad)、“印度教青年民兵”(Bajrang Dal) 和 RSS支持者摧毁前不久,印度教原教旨主义者高呼口号,要求拆除该清真寺图源:SONDEEP SHANKAR/GETTY IMAGES
右翼印度教民族主义团体 RSS成员于 2018 年 2 月 25 日在印度密鲁特(Meerut)举行大规模集会 图源:SAJJAD HUSSAIN/AFP VIA GETTY IMAGES
“大婆罗多”长期以来一直是印度民族主义意识形态的一部分,与RSS的核心原则“有组织的统一”(sangathan)和“种族净化”(shuddhi)相关。RSS将8月14日(1947年印巴成为自治领的前一天)作为“大婆罗多决议日”(Akhand Bharat Sankalp Diwas)。1948年,RSS成员出身的、刺杀圣雄甘地的纳图拉姆·高德赛(Nathuram Godse)在审判中告诉陪审团,他之所以杀死甘地是因为他认为甘地要对“被活活解剖的印度”(指印巴分治)负责。在实施绞刑前,高德赛高喊:“大婆罗多万岁”。
同样,帕格瓦特最近围绕实现“大婆罗多”目标的言辞也令人不安。他在4月的演讲中说:“我们有非暴力,但我们也会拿起大棒前行。”帕格瓦特的言论势必会增加该地区的不安全感,滋生针对印度的愤怒和仇恨。最近在孟加拉国发生的事件可能是未来的预兆:2021年,莫迪在孟加拉国独立50周年之际访问孟首都达卡,遭遇孟国内针对其反穆斯林政策的暴力和抗议,造成至少12人死亡。
RSS尤其关注巴基斯坦,其领导人否认巴基斯坦作为主权国家的事实,并呼吁撤销印巴分治。这种言论造成了两个邻国间持续的敌意,同时也出现在莫迪有关历史的言论之中。1999年,时任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问巴基斯坦拉合尔市的独立纪念塔(Minar-e-Pakistan),巴基斯坦曾在那里宣布独立。这被当作印度教右翼理论家们已经接受巴基斯坦存在标志。但现在莫迪已经淡化了瓦杰帕伊的叙事。当莫迪声称在自己担任总理之前的70年里印度没有取得任何成就时,它并没有将前任印人党领导人排除在外。
无论如何,因为帕格瓦的追随者挥舞着一根沉重的“大棍”就认为拥核的巴基斯坦会以某种方式归为统一印度的一部分的想法极其荒谬。考虑到近两年来中印在拉达克地区的领土争端,把中国西藏也划入“大婆罗多”就显得更加可笑。在莫迪任期内,印度和中国的相对实力差距进一步拉大, “大婆罗多”空想势必会激怒中国。鼓吹“大婆罗多”也可能会进一步削弱印度在周边地区的地位。
研究RSS的学者认为,该组织没有公开给“大婆罗多”下官方定义,这使它能够灵活地运用这一概念,同时也意味着这一概念的具象化只能借助该组织最高领导人的演讲、书籍或采访。在该问题上,RSS和印人党在公开层面也存在分歧。“大婆罗多”时而被描述为一个文化实体,时而被描述为一个拥有单一军队和共同统领的政治联合,抑或是一个联邦,又或是一个政治统一体。通过用不同的叙事策略,RSS的宣传为这些领导人留下了足够的回旋余地,既逃避了令人不快的问题,同时掩盖了他们的真实想法。
但邪念就存在于在RSS言论的细节中。2021年2月,帕格瓦特曾说,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之间的紧张局势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它们把印度与维持生存的能源隔开了”。他还说:“我们愿意像以前那样把它们当作我们自己的一部分”。其他RSS理论家解释说,这指的是伊斯兰教传入南亚之前的时期。这是变相要求印度的邻国应该接受其共同的印度教“源头”。就其核心而言,“大婆罗多”的构想不是一个所有公民都平等的主权国家联盟。它不遵守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原则,而采用领土收复主义的印度教国家的扩张主义愿景。从RSS的历史中能够清楚看到,该组织恶劣对待印度的宗教少数群体,似乎一心想要破坏印度世俗、民主的宪法。
今天,没有一个政治领导人敢于实践RSS有关“印度教国家”的构想,但那些被建构出来的怀旧情绪和宗教热情蒙蔽的人将不惜一切代价追求他们所认为正义的事业。近日,与帕格瓦特同台的一位印度教高僧说:“‘未分裂的印度’是全印所有人的梦想,这个梦想在莫迪总理任期内一定会实现。”如果RSS没有控制印度的权力杠杆,这些想法可能会被当作幻想。但帕格瓦特渴望通过创建一个统一的印度教国家来改变印度政治地图也是有代价的。在莫迪的影响下,印度必将遭受更多偏执和暴力,并长期遗毒,民主价值在追求“大婆罗多”的过程中也将被消耗殆尽。全世界必须清楚认识到这一危险思想的本质,认识到其对印度和整个世界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