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改革报社 记者 | 邵鹏璐
近段时间,“一带一路”交通互联互通不断取得新突破: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累计开行2万列;中老铁路运营10个月累计运输货物851万吨;中欧班列长安号今年开行突破3000列……多条国际通道畅达四方,显著带动国际物流效率提升,成为推动中外贸易往来的经济动脉,成果广泛惠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中欧班列开辟了亚欧陆路运输新通道,为保障国际供应链产业链稳定畅通提供了有力支撑。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月底,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5万列,运送货物超455万标箱,货值达2400亿美元,通达欧洲23个国家的180个城市,为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尤其是2016年统一品牌以来,通过陆续实施霍尔果斯、阿拉山口、二连浩特、满洲里等口岸站扩能改造工程,启动郑州、重庆、成都、西安、乌鲁木齐等5个城市枢纽节点的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建设,中欧班列的口岸和通道运输能力得到有效提升。2016~2021年,中欧班列年开行数量由1702列增长到15183列;运输货物品类扩大到汽车配件及整车、化工、机电、粮食等5万余种;年运输货值由80亿美元提升至749亿美元,在中欧贸易总额中的占比从1.5%提高到8%。
“一带一路”交通互联互通效应日益凸显,为中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往来注入新动能,实现了各国互利共赢发展。“截至2021年末,我国已与145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涵盖投资、贸易、金融、科技、社会、人文、民生等领域。”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报告展现了“一带一路”建设的丰硕成果。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往来日益密切,已成为25个沿线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辐射“一带一路”的自由贸易区网络加快建设,我国与13个沿线国家签署7个自贸协定,与欧盟、新加坡等31个经济体签署了“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互认协议。尤其近年来,“虽然国际局势持续复杂变化,但共建‘一带一路’仍然展现强大韧性和旺盛的活力,为全球开放合作和世界经济复苏注入了强劲的动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中国外贸市场的地位显著提高。”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表示。
数据显示,2013~2021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值由6.5万亿元增长至11.6万亿元,年均增长7.5%,高于同期整体货物贸易年均增速;占同期我国外贸总值的比重由25%提升至29.7%。此外,“丝路电商”成为拓展经贸合作的新亮点和新引擎。截至2020年末,我国已与16个国家签署“数字丝绸之路”合作谅解备忘录,与22个国家建立“丝路电商”双边合作机制,共同开展政策沟通、规划对接、产业促进、地方合作、能力建设等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着力培育贸易投资新增长点。
与此同时,在合作机制的扎实推进下,双向投资及合作总体保持稳定增长。2013~2021年,我国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累计1613亿美元,年均增长5.4%,“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成为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首选地;沿线国家在华投资设立企业3.2万家,实际累计投资712亿美元;我国在沿线国家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累计约1.1万亿美元,完成营业额7286亿美元,涵盖交通、电力等多个领域。
“在沿线国家共同努力下,多条‘黄金通道’活力涌动,这既是中国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真实写照,也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新引擎。未来,开放合作、共同发展的纽带还将继续为中国和沿线地区国家带来更多发展机遇。”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一带一路”研究室执行主任谢来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