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南亚网视(尼泊尔)
城市GDP迈上两万亿后,如何实现新突破?
责任编辑:南亚网络电视
作者:李志青
发布时间:2023-02-21 12:20

下载

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志青认为,一个城市只有在“量质齐升”的情况下,才能在2万亿之后,继续维持蓬勃的发展势头,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2022年的全国城市GDP排名出炉,排名前十的城市中,有7座城市GDP超过2万亿。

作为“两万亿俱乐部”的新成员,2月20日,成都正式进入“两会时间”,2022年经济发展“成绩单”与2023年“路线图”也将陆续揭晓。

对于城市而言,2万亿GDP规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杆”,决定着城市的下一步发展方向与发展战略。2万亿GDP规模的本质在于如何在一个超大城市经济体量的背景下,重新定义“城市的未来”,这对于身处其中的城市有着重要的表征意义。

当一座城市站上两万亿之后,如何实现自身的突破和发展?每日经济新闻每经智库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对此进行解读与点评,并对城市的发展提出科学的建议。

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志青认为,一个城市只有在“量质齐升”的情况下,才能在2万亿之后,继续维持蓬勃的发展势头,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城市GDP迈上两万亿后,如何实现新突破?

作者|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志青

城市成功发展的本质是什么?哈佛大学城市经济学家爱德华•格莱泽教授认为,能让我们变得更富有、智慧、绿色、健康和幸福的城市就是一个“成功的城市”。

一座成功的城市,最关键之处就是要能“吸引人”,人的创新、多样性和互动也是城市成功重要因素。城市人口规模、专业化分工、消费及社交互动都是世界顶尖城市在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除了“人”的层面外,资源环境的承载力更是影响甚至决定着城市的“成功”。城市规模大小的成因是生态环境质量等方面的自然选择结果。超大、特大城市的健康发展主要涵盖社会、环境与经济三个层面,城市的“健康程度”取决于城市的规模、密度、强度和功能等因素。

根据《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城市的竞争力主要由综合经济竞争力、要素竞争力、生活环境竞争力、营商环境竞争力、全球联系竞争力等构成。这些竞争力的维度无疑都在不同层面上关涉到“人”的发展,而从各项竞争力的维度出发,经济的规模与竞争力呈现出高度的“相关性”,北上广深等GDP规模第一梯队的城市始终站在各项竞争力的前沿。

2万亿GDP规模作为城市发展重要标杆,只有持续保障“量质齐升”,才能让城市继续维持蓬勃的发展势头,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超2万亿后,上海将“创新”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

作为中国经济龙头城市的上海,上海的GDP在2022年已经达到4.47万亿,人均GDP达到17.9万。据统计,上海的GDP在2006年达到万亿规模,并于2011年首次突破2万亿关口,之后突飞猛进,分别在2017年和2021年实现3万亿和4万亿规模,平均4-5年左右的时间里实现万亿级别的跃升。那么,在2万亿规模的时候,上海是怎么思考与规划下一步发展的?

2011年正好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起始年份,作为重要的发展背景,上海市的“十二五”规划编制把2万亿GDP作为新的发展起点,突出地将“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环节,提出了六个基本要求,一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二是加快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三是注重以人为本的社会建设和管理,四是着力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五是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六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要求,上海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十三项具体任务,并明确相应的发展目标。

一是迈向“四个中心”。以提高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为着力点,全力推进国际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建设,全面提升经济中心城市的国际地位,为2020年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构建服务经济时代的产业体系。把结构调整作为转型发展的主攻方向,加快发展服务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提升制造业能级,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不断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三是建设充满活力的创新型城市。充分发挥上海科技教育资源和人才集中的优势,以科技创新引领未来发展,完善城市创新体系,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四是构筑城乡协调的发展格局。优化市域空间布局,加快发展重心向郊区转移,以郊区新城建设为重点,推进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

五是创建面向未来的智慧城市。突出信息化领先发展,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信息化在政务、商务、生活等领域的渗透和运用,促进产业智能发展。

六是建设管理一流的现代都市。坚持以人为本、安全为先、管理为重,把世博经验转化为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努力形成安全、整洁、有序、高效、法治的城市现代化管理格局。

七是营造生态宜居的绿色家园。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着力推进节能减排,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其他几项重点目标也均是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来设立的。

超2万亿后,深圳以创新驱动、质量引领、全面改革增强发展新动力

作为后起之秀的深圳,在2022年达到GDP3.24万亿,人均GDP也达到了17.37万。据统计,深圳的GDP在2010年突破万亿规模,并于2016年一举突破2万亿关口,之后在2021年进入3万亿规模。我们可以看看在2万亿规模的时候,深圳又是怎么思考与规划下一步发展的?

值得注意的是,深圳是在“十三五”的第一年进入2万亿关口的,在“十三五”规划中,深圳提出,要紧紧围绕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总目标,以创新驱动、质量引领、全面改革增强发展新动力,以信息经济、绿色低碳培育发展新优势,以协调均衡、开放共赢、共建共享构筑发展新格局,以文化强市、依法治市提升整体软实力,实现经济社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具体有十项要求。一是突出创新驱动,汇聚高端发展新动能;二是突出质量引领,构建全面发展新优势;三是突出互联融合,抢占信息经济发展制高点;四是突出协调均衡,提升城市发展质量;五是突出绿色低碳,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六是突出开放共赢,打造“一带一路”倡议枢纽;七是突出共建共享,增进市民群众福祉;八是突出文化强市,增强城市软实力;九是突出依法治市,营造公平正义法治环境;十是突出市场导向,释放全面改革红利。

同时,深圳提出“十三五”时期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的五项主要目标和任务,

一是建成更具改革开放引领作用的经济特区。二是建成更高水平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三是建成更具辐射力带动力的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四是建成更具竞争力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五是建成更高质量的民生幸福城市。

2万亿之后,城市发展的目标要从“变大变强”到“变新变优”

如果说,实现2万亿GDP标志着一个城市已经“变大变强”,那么理论和实践都告诉我们,要最终在城市的竞争与比拼中胜出,2万亿之后,就必须思考如何“变新变优”。综合上海与深圳在2万亿关口时提出的发展要求与目标,可以发现几个共同的关键词。

一是城市定位,上海提出要建成“四个中心”(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深圳则着眼于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都将参与全球城市竞争,全面实现“国际化”作为2万亿之后的城市发展方向;

二是创新驱动,可以看到,上海和深圳两地不约而同地在2万亿关口提出了“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发展目标,并强调要完善城市创新体系,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三是产业能级,上海和深圳分别提出“服务经济”与“信息经济”等产业发展的重点,大力提升产业能级,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

四是民生福祉,作为2万亿规模的城市,上海和深圳都着眼于提高民生福祉,高度重视城市的精细化管理,实现城市的均衡、绿色与智慧管理。

2023年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作为2万亿俱乐部的新成员,以成都为代表的城市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着力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一是在提高城市能级上变新变优,包括空间能级、产业能级、金融能级、品牌能级和创新能级等方面瞄准国际国内最前沿城市,创新和优化城市发展的结构与质量,全面提升城市能级和竞争力。

二是要在完善城市功能上变新变优,包括在智慧城市、零碳城市、公园城市、韧性城市和宜居城市等方面着眼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增强城市生命力与吸引力。

南亚网视舞台音响灯光宣传片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南亚网络电视观点和立场。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网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已获得点赞0
建议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