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网视加德满都5月31日讯 据参考消息网报道 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5月21日刊登题为《拜登政府必须追求更高的目标》的文章,作者是美国哈佛大学在读博士生乔治·延。全文摘编如下:
为以中国为中心的全球秩序做好准备吧!眼下,全球领导人和企业首席执行官正纷纷前往中国“朝圣”。
我们要讨论的趋势是,中国通过多条战线在国际事务中迅速崛起。显然,今天北京所拥有的巨大影响力并非来自其军队——长期以来的研究证实了一种观点,即强大的经济实力就是影响力。同样,冷战也不是简单地通过军事手段取胜,而是通过经济和意识形态实力取胜。
在这些领域,中国正在取得胜利,迅速成为经济和技术超级大国。
事实上,作为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已成为全球生产的中枢。然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以下趋势:根据联合国的数据,短短20年间,中国在有附加值的中高端技术生产中的全球份额从个位数增长到近40%,超过七国集团成员国总和,到203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50%。
其结果是,全球权力分配迅速朝着有利于中国的方向转变。国际关系理论学者认为,这是全球政治以及中国日益自信和影响力提升的一个根本因素。产业(尤其是高端产业)的衰退会影响就业、财政收入、公共产品、技术和创新、全球竞争力、供应链安全以及经济和政治两极分化,尤其是在整个公民社会内部。另一方面,全球市场激励着中国企业在技术、质量和创新方面持续投资。中国在几乎所有主要行业都取得了突破。
中国如何获得对全球生产如此大的影响力?
关键在于国际贸易,它从本质上使北京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重组全球生产。一项新研究指出,基于比较优势的传统贸易理论存在相当大的缺陷,因为对90%的贸易行业来说,成本优势更适用。然而,成本优势不仅是指低廉的劳动力价格。正如笔者正在进行的研究发现,中国无可匹敌的成本优势实际上是一种“结构性竞争优势”,这源于其独特的经济和政治制度、庞大的体量以及各要素的相互作用。这些要素包括国家主导的重商主义、庞大的规模、货币政策、具有竞争力的商业生态系统、世界级的人力资本和基础设施、技术扩散和创新网络以及各种制度和社会优势。
学者提出了各种概念为这种现象命名。然而,在各种名称的背后,重要的是“结构性竞争优势”,这就是为什么在中国获得技术后,没有哪个国家——无论富国还是穷国——能超越中国。
更重要的是,在数以百万计的中国企业和数亿日益熟练的技术工人这样庞大的规模背后,中国的结构性优势是“看不见的手”和强大的“市场力量”,推动着中国主导大多数高价值、战略性部门,同时与快速进步的技术互相促进。(完)(责任编辑:刘美玉 审核:罗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