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南亚网视(尼泊尔)
探访山东马氏柴烧技艺 寻传承千年的“制瓷密码”
责任编辑:南亚网络电视
发布时间:2023-07-08 19:22

探访山东马氏柴烧技艺寻传承千年的“制瓷密码”图为马士常带领客人参观柴窑。 薛城宣传部 供图

中新网枣庄7月8日电 题:探访山东马氏柴烧技艺 寻传承千年的“制瓷密码”

作者 沙见龙 丁梅

盛夏时节的山东枣庄薛城区中陈郝村,被拥抱在翠绿葱茏之中,坐落其中的一座红墙小屋内,不时传出瓷器互触的叮当轻响。该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马氏陈郝古陶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马士常,正在这里用瓷壶煮茶,请客人品茗赏瓷。

中陈郝村不仅是枣庄薛城区的一个古老村落,更是一处中国北方地区瓷窑烧制的发祥地。早在1500多年前的北朝时期,这里就开始烧制陶瓷,历经发展,瓷窑遍布村庄周边,有72座陶瓷窑之说,并在该村形成了交易市场,一度成为北方陶瓷生产中心。

图为马士常的工作室一角。 薛城宣传部 供图图为马士常的工作室一角。 薛城宣传部 供图

伴随着缥缈的水气袅袅升腾,茶的清香在瓷杯的沁润中扑面而来。“柴烧杯子盛的水喝起来更温软,后味更甜香”是品茶后的客人们一致表达的感受。相同的水源,只是用不同的壶烧、不同的杯盛,却显现出不同的效果,这也成为人们想要探寻马氏柴烧背后的“制瓷密码”。

马氏柴烧是马士常传承陶瓷制作技艺的看家本领。所谓柴烧,就是在烧制瓷器的时候,不再把瓷坯用罩罩住,而是直接放置到窑中烧制。熊熊的烈火烧起,火焰流窜在胚体表面烙印下了“吻痕”,木材燃烧后留下的灰烬让瓷器产生了天然的落灰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每一件都是孤品。”

“柴烧不仅仅是燃烧薪柴,更是人与窑的对话,火与土的共舞。”马士常告诉记者,在烧制过程中,窑炉要保持1300℃左右的温度,每当烧制一窑大窑,他和家人需要每隔20分钟左右添一次柴。“这是一次持续地拱火、持续地升温、持续地升华的过程。”

马氏柴烧之所以有自己的特色,是因为每一个细节都有推敲和讲究。据马士常介绍,制瓷泥土要选择地下1.2米左右的土层,既干净又富含铁等微量元素;烧柴要选用富含柏油和果胶的松柏、桃木;制坯则要保持厚薄均匀、造型优美。“正是这些选材和烧制的精打细算、精工细作,最终造就了妙然天成、独一无二的马氏柴烧陶瓷。”

图为柴窑瓷器成品。 薛城宣传部 供图图为柴窑瓷器成品。 薛城宣传部 供图

手工制作和柴烧的工艺,很好地保护了陶土中的天然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把陶土中所含的铁元素都“赶”到了器物表面,因此具有柔水和软水的效果,从而提高茶汤中的溶氧量,使茶香更浓,提升茶汤的口感和韵味。马士常称,长期使用柴烧茶具泡茶可以健身养颜,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尽管柴烧陶瓷质地粗犷自然、色泽拙朴敦厚、风格深沉内敛,拥有着传承千年的深厚底蕴,但这项技艺曾随着时代的变迁一度黯淡。作为土生土长的中陈郝村人,年轻时的马士常时常会在农田里看到一片片古瓷碎片,在祖辈独具匠心的手艺和精益求精精神的影响下,慢慢在心中种下了传承瓷文化的“种子”。

经过多年努力,马士常创办起了传统柴窑陶瓷作坊,复兴失传千年的中陈郝古瓷传统烧制技艺,并且使其具备了一定生产规模。他创新的马氏柴烧传统制作技艺和开坯壶,提升了陈郝陶瓷品质,成为当地传统文化的亮点之一。

马氏柴烧第四代传人马沛翔在制作陶瓷坯。 薛城宣传部 供图马氏柴烧第四代传人马沛翔在制作陶瓷坯。 薛城宣传部 供图

近年来,马士常的作品获得山东省工艺美术奖等多项荣誉。由他参演、以马氏柴烧为原型的制瓷技艺专题片《千城一绝·千年古瓷中陈郝》等更是在美国时代广场播出。

伴随着制坯机的轻响,一件陶罐的雏形慢慢在马氏柴烧第四代传人、马士常的儿子马沛翔的手中展现优美身姿。“马氏柴烧已接力到这代年轻人手中,希望他们在传承技艺的同时,在瓷器造型上有更多创新,在瓷文化传播上有更多突破,让传统技艺走向更广阔的天地。”马士常表示。(完)

南亚网视舞台音响灯光宣传片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南亚网络电视观点和立场。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网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已获得点赞0
建议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