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网视加德满都7月17日讯 据参考消息网报道,香港《南华早报》网站7月16日刊发题为《金砖国家推动替代美元的货币不是威胁而是一种积极进展》的文章,作者是印度德里大学学者巴尔蒂·奇伯和香港中文大学学者孔永乐。文章编译如下:
2010年,金砖国家间的银行合作机制成立,为金砖国家各国银行以本国货币进行跨境支付提供了便利。
在2017年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期间,金砖国家同意促进金砖国家本币债券市场发展,并致力于共同设立本币债券基金。这次峰会还支持加快鼓励使用本国货币的进程。
此后,地缘政治关系的紧张激起了“去美元化”的讨论。这个问题是金砖国家成员间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
对于中国来说,随着各国寻求替代货币以应对美元风险,人民币国际化不断推进。离岸人民币需求预计将增加。
印度去年开始允许贸易伙伴使用卢比进行结算支付,其最新的贸易政策旨在建立卢比支付系统。目前至少有18个国家在用卢比进行贸易。
中国还与巴西、俄罗斯等达成了以本国货币进行贸易的协议。据报道,印度炼油厂用人民币进口俄罗斯的原油。随着俄罗斯、中国和印度开发自己的支付系统,跨境交易变得更加顺畅,金砖国家可能有望成为启动新的全球多货币体系的一个良好平台。
尽管金砖国家自2009年以来就一直在讨论创立一种替代美元的货币来构建一个“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但俄罗斯与乌克兰的战争和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给这一进程注入了新的动力。美国的高通胀、利率政策以及最近的债务上限危机等,都令其他国家对美元主导的债务问题更加忧虑。
然而,鉴于复杂的政治问题和金砖国家成员之间在经济方面的不均衡,金砖国家很难在短期内推出类似于欧元的共同货币。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美元仍占到全球外汇储备的59%。“去美元化”似乎仍是一个遥远的景象。
但是,金砖国家重新关注创建一个稳定可靠的非西方的替代货币体系是一个积极的动向。鉴于全球态势,这样一个货币体系能让其他许多渴望摆脱美元主导、实现货币多样化的国家受益。如果这种替代性货币体系发展起来,它可能成为通往更加平衡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的一条新路。(完)
(责任编辑:刘美玉 审核:罗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