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网视加德满都8月3日讯 据环球时报报道,香港《南华早报》7月31日文章,原题:国家搞对立,人类是输家。 1950年,加州理工学院航空学教授钱学森在试图离开美国返回中国时被拘留。他是著名的导弹科学家,被卷入当时美国反共的“红色恐慌”。中美经过多轮交涉,最终钱学森被释放回国。他之后在中国的国防和系统科学发展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从那以后的几十年里,许多中国学者和研究人员到海外学习和研究,或者学成后回国,但过程都没有钱学森那样令人印象深刻。尽管此类人员流动的数量随着经济和政治变化而起伏不定,但一个不变的事实是,当全球科学展开合作时,人类受益更多。
不过,最近美中之间的政治紧张局势对此类交流产生了寒蝉效应。去年,美国司法部取消了特朗普时代发起的“中国行动计划”,该计划被批评不公平地针对在美中国学者。但是,损害已然造成。
《南华早报》最近的一篇文章援引一位中国科学家的话,描述了亚裔在美国面临的“玻璃天花板”。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数据显示,美国在2021年流失了896名科学家,而同期中国增加了3108名。学生们也感受到了压力。允许非美国学生留在美国学习的F-1签证,拒签率从2014年的15%上升至去年的35%。
与此同时,中国学生显然更希望在离家更近的地方学习,他们目前在香港公立大学的非本地学生中占最大比例。大湾区的发展无疑会为那些在科技领域崭露头角的学生带来希望。
不过,各国领导人必须意识到,政治紧张的一个牺牲品是人才的流失,而世界迫切需要这些人才来处理气候变化等无国界问题,以及为人类把握地球之外的机遇。如果认为一个国家的损失就是另一个国家的收获,未免过于简单化。科学和其他人类活动的进步取决于全球合作。(完)
(责任编辑:刘美玉 审核:罗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