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南亚网视(尼泊尔)
南亚网视特别推荐 | 中工国际董事长王博接受人民网专访
责任编辑:南亚网络电视
发布时间:2023-09-16 14:41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即将举办。近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博接受了中国上市公司协会联合人民网共同开设的“封面人物:上市公司高管访谈录”栏目的专访。

本次采访聚焦“一带一路”主题,王博结合中工国际在共建国家的项目实践,阐释了中国企业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理念。人民网官网、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以《中工国际王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搭建开放平台合作共赢》为题进行了报道。

微信截图_20230916120825

中工国际王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搭建开放平台合作共赢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推荐语:

为更好发挥宣传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成效的窗口作用,彰显中国企业家的思想力与领导力,中上协联合人民网共同开设了“封面人物:上市公司高管访谈录”栏目,邀请上市公司“掌门人”共同探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之路。

本期“封面人物”邀请中工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工国际”)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博接受访谈。中工国际秉持“二次创业”精神,不断提升公司治理水平,以新发展理念积极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曾入选中上协《上市公司董办最佳实践》《上市公司年报业绩说明会最佳实践》《上市公司ESG实践案例》和《中国上市公司共建“一带一路”优秀实践案例选编》。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并提出了“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中工国际聚焦“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和民生类项目,已在海外建设百余项交钥匙总承包工程,是“一带一路”沿线工程建设的主力军,为中国技术、装备、标准和品牌走出国门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带一路”倡议始终保持着强大韧性和旺盛活力,一步步走深走实,硕果累累,至今仍为世界源源不断地提供新机遇。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消息,我国已与152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覆盖我国83%的建交国。预计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可使相关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将使全球收入增加0.7%至2.9%。

近日,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与人民网共同策划的“封面人物:上市公司高管访谈录”栏目邀请中工国际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博接受访谈。在采访中,王博结合中工国际在共建国家的项目实践,阐释了中国企业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理念。

王博表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弘扬开放、绿色、廉洁理念,推动了全球治理理念创新发展,创新了全球经济合作模式,成为各国团结合作、共克时艰的平台。包括中工国际在内的众多中国企业本着开放包容的精神,深入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探索创新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方式,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发展机遇和空间,为中外民心相通进一步夯实基础。

中工国际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博(左)接受人民网访谈。人民网记者 于凯摄

中工国际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博(左)接受人民网访谈。人民网记者 于凯摄

传承丝路精神

共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朋友圈不断壮大。

“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承担大国责任的体现。”王博表示,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一系列成果的背后,高质量发展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工作重点,也为市场带来了新变化。对此,王博表示,目前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更加强调市场化和可持续原则,坚持共商共建共享,遵循市场原则和国际通行规则,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二是更加强调法制化和合规体系建设,坚持市场化、商业化、法治化原则开展国际化经营;三是更加强调新发展理念的传播,稳妥开展健康、绿色、数字、创新等新领域合作,培育合作新增长点,携手打造绿色、健康、智力、和平的发展路径。

赋能“一带一路”合作伙伴

构筑互联互动新平台

“一带一路”倡议合作硕果累累,倡议迄今已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打造了一个个“国家地标”“民生工程”“合作丰碑”。

在乌兹别克斯坦,一座由主体育场、游泳馆、自行车馆、格斗馆、多功能馆等组成的奥林匹克城正在加紧建设中。中工国际承建的奥林匹克城,既是中亚最大的体育综合体,也是中亚地区第一个使用人民币贷款的项目,同时还使用了中国标准进行建设。

在柬埔寨,占地面积约16公顷的国家体育场项目,主体育场总建筑面积8万多平方米,可容纳6万名观众,中工国际采用最新技术建造,让这座外形酷似一艘帆船的体育场造型优美、设计独特。

在尼泊尔,博克拉国际机场项目采用了“超大型构件液压同步提升技术”,将机库大空间屋面网架结构一次安装就位,还采用了近机位登机桥系统,使尼泊尔机场建设技术水平得到跨越式提升,成为尼泊尔的新地标和人们拍照打卡的网红工程。

中工国际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博在访谈中。 人民网记者 于凯摄

中工国际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博在访谈中。 人民网记者 于凯摄

王博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为共建国家提供了切实的产业和投资,给沿线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比如,中国援建尼泊尔15.4亿元的博克拉国际机场项目,被誉为尼泊尔的‘国家荣誉工程’,实现了尼泊尔人民半个世纪的梦想。”据王博介绍,建设期间,中工国际积极践行ESG管理理念,建设优质工程、传递先进技术、培养当地人才、与各利益相关方诚实沟通、重视环保、关心当地社区的利益和长远发展,得到了尼泊尔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海外工程项目不同于国内项目,在自然环境、所在国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王博介绍说,针对海外工程项目技术痛点和难点,中工国际开展有针对性的技术研究,集中公司内部中国中元、北起院和中工环境科技等科技型子公司的优势科研力量,在医疗、文化、旅游、交通、油气、市政、环保等民生建设领域,持续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工程和技术服务,构筑互联互动新平台。

“授人以渔”共建共享

民心相通夯实友谊基础

共建“一带一路”坚持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共同推进,并通过共建共享让更多国家和地区搭上了我国发展快车,形成更多接地气、聚人心的合作成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夯实民心基础。

“我们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王博表示,中工国际依托大股东国机集团的科研实力和产业基础,对当地的企业进行产业扶植,并通过吸纳劳动力、技能培训等惠及当地民生。

据介绍,中工国际参与的斯里兰卡延河农业灌溉项目由5座拦河大坝、溢洪道及相关构筑物组成。大坝总长5.9公里,最高处20米,投资超1.5亿美元,是中斯两国政府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重要民生项目。

王博表示,斯里兰卡延河农业灌溉项目为当地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很多贫困家庭的劳动力成为普工、修理工和操作手,没有工作经验的年轻人经过技能培训也在项目上找到了工作。项目高峰期雇佣当地工程师30余人,雇佣当地劳动力2000余人,有效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该项目同时带动了渔业和其他产业发展,通过水库调蓄为当地农业灌溉提供用水,使当地水稻种植面积得以扩大、极大提高了当地水稻产量;通过增加水资源管理和利用,修复现有灌溉系统,改善农业生产现状,减少自然灾害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同时,推动发展其他粮食作物及渔业,增加粮食产量,提高农民收入,将对当地经济建设产生积极影响。

“斯里兰卡延河农业灌溉项目坚持以人为本、环境友好、节约资源的理念,体现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共商、共建、共享’精神,为加强中斯两国人民传统友谊做出了贡献。”王博说,这正是“一带一路”倡议取得的实打实、沉甸甸成果的成效。(实习生王鼎伦对此文亦有贡献)

南亚网视舞台音响灯光宣传片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南亚网络电视观点和立场。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网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已获得点赞0
建议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