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南亚网视(尼泊尔)
专家:中国为“一带一路”注入新内涵
责任编辑:南亚网视 刘美玉
发布时间:2023-10-24 20:57

1eb95bb315894e7da4e9482b956d4629

南亚网视加德满都10月24日讯 据参考消息网报道,美国外交学者网站10月19日刊登题为《中国如何重塑“一带一路”》的文章,作者是该网站总编辑香农·蒂耶齐。全文摘编如下:

10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举办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了解全球对该倡议认知的有益窗口。同样重要的是,它为中国打造了一个平台来解释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看法,包括该项目的未来。

在公众的想象中,“一带一路”倡议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与硬基础设施项目——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等——联系在一起。这很可能是因为这些类型的项目耗资最多,经常成为头条新闻。但正如“援助行动调查追踪机构”的分析所显示的那样,就项目数量而言,教育和卫生等领域的项目与吸引眼球的交通运输和能源协议一样多。同时,尽管中国以资助巨型项目而著称,但从2000年到2017年,中国开发项目的价值中位数仅为800万美元。

无论是中国近日发布的有关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白皮书,还是中国领导人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的主旨演讲,都试图强调该倡议不仅仅是最广为人知的硬基础设施,相关合作已从“硬联通”扩展到“软联通”。即便在“硬联通”领域,数字行业也占据一席之地。“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涵盖陆、海、天、网的互联互通网络。

白皮书强调“一带一路”倡议秉持“开放、绿色、廉洁”的理念,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则提到了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建设的水电站、风电站、光伏电站等。

中国关于推动所在国发挥作用的说法也有了新的着力点,概括起来就是“共商共建共享”。这是为了反驳以下说法,即“一带一路”倡议相关合作项目直接惠及中国,让北京获得关键基础设施的使用权,还让其他国家背负了沉重的债务负担。

“一带一路”倡议并没有完全丧失其硬基础设施的根基。中国将继续为公路、铁路和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特别是承诺加快推进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和参与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建设。

除了硬基础设施,中国还承诺推进“一带一路”沿线的贸易合作,包括自由贸易协定,并进一步开放中国市场,特别是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

尽管第一届和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也突出了基础设施、市场准入和自由贸易等话题,但这次有些新情况值得关注。

中国正在努力向“一带一路”倡议的“数字丝绸之路”部分倾斜,重点是科技、创新和电子商务。论坛期间最引人注目的公告之一,是中国发起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北京已经在国内试行人工智能监管,现在它希望参与制定这项尖端技术的全球规则和规范。

倡议的核心内容包括:推动建立风险等级测试评估体系,各国形成具有广泛共识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框架和标准规范,以及积极支持在联合国框架下讨论成立国际人工智能治理机构。

在这些提议中,中国还纳入了呼吁“反对以意识形态划线或构建排他性集团,恶意阻挠他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内容。这显然指的是美国不断收紧的制裁和出口管制网,这些措施旨在削弱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因此,任何加入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的国家都将对美国对中国的技术限制持反对态度。

中国选择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作为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的平台,表明“一带一路”倡议自最初启动以来发生了巨大变化。在2017年,“数字丝绸之路”还只是处于萌芽阶段,人工智能、电子商务和科技创新只是作为合作内容清单的一部分。

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一带一路”倡议将如何融入全球发展倡议,但白皮书和主旨演讲表明,即便该倡议名称背后的内容发生变化,中国也不会丧失对它的兴趣。(完)

(责任编辑:刘美玉 审核:罗蒙山)

南亚网视舞台音响灯光宣传片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南亚网络电视观点和立场。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网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已获得点赞0
建议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