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网视加德满都10月24日讯 据参考消息网报道《日本经济新闻》近日发表题为《印度本国优先“谬误”引发米价暴涨》的文章,作者是该报编委下田敏,文章编译如下:
国际米价剧烈上涨,导致对全球性食品短缺的担忧情绪再度蔓延。在对小麦替代作物的需求不断上升的背景下,此轮米价上涨主要源自最大出口国印度的出口禁令。大米是以亚洲为主的数十亿人口的主食,各国都在为稳定国内粮食供应想办法,从而引发国际市场上米价飙升的“合成谬误”。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国际米价一直保持平稳。出于对乌克兰产小麦和玉米出口下降的担忧,粮食价格指数与冲突前相比,一度上升23%。但冲突地区并非大米主产区,因而大米价格指数一直稳定在110上下。但进入2023年后形势开始发生变化。由于小麦价格飙升,以大米代替面食的势头开始在更多国家蔓延。
印度在今年7月宣布禁止出口印度香米等高端品种之外的大米。印度消费者事务、食品和公共分配部以4至6月非印度香米类大米出口量同比暴增35%为由,称实施出口禁令“为的是平抑国内米价,确保供应充足”。
印度转向本国优先的背后不乏对异常气候的担忧。每年6至9月是印度的季风雨季,带来了农业生产所必需的降雨量的七成。但在今年7月到8月初,大雨和洪水导致印度农作物大规模受害。到了9月,南美秘鲁沿岸海平面温度上升形成的厄尔尼诺现象预计又将导致印度未来面临降水不足。
三井物产战略研究所首席研究员野崎由纪子指出:“印度是在还没有确定大米一定减产的情况下就提前出手叫停了出口。在农产品整体价格上涨的大背景下,考虑到即将在2024年春天举行的大选,印度或将延长大米出口管制的时间。”
国际市场上交易的大米约40%来自印度。2022年该国大米出口量达到2212万吨,超过排名第二的泰国和第三的越南两国的总和,销往全球140多个国家。美国农业部预测,由于印度禁止香米以外的大米出口,2023年全球大米出口量将比去年下降4.2%至5380万吨。
大米的国际交易具有“薄市场”特性,全球小麦产量中27%用于出口,而大米的这一比例仅为11%。大米通常为自给自足,就连印度用于出口的大米也仅占其产量的17%。
乌克兰战争导致乌小麦出口下降,引发全球对于食品供应的担忧,但因为小麦的交易是全球性的,欧盟等地的产量依然能够填补缺口。但是大米难以找到替代供给,如果厄尔尼诺现象给今后的产量造成负面影响,或将开启食品危机大戏的第二章节。(完)
(责任编辑:刘美玉 审核:罗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