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对话”网站发表文章称,父母都会犯错,那么“不求完美的养育方式”是什么样的?
文章称,如今,父母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从给婴儿喂“最好的有机果蔬泥”到确保孩子获得他们可能需要的所有发展机会,当然还包括在社交媒体上记录这整个过程。
对于如何做好这一切也不乏各种建议。正如人们对什么是养育孩子的“最好方式”的辩论也一直不绝于耳一样。
但是,如果父母们只是专注于做一个“不求完美的父母”呢?做好养育孩子的工作,不一定要完美。其实,如果不完美,可能会更好。
什么是“不求完美的养育方式”?
“不求完美的养育”理论是英国儿科医生和精神分析学家唐纳德·温尼科特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
他发现,如果母亲在某些方面“让孩子失望”,其实对孩子有好处。
这并非意味着家长可以忽视自己在确保孩子安全地生活、学习和玩耍方面的职责。家长也必须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让孩子知道自己被爱,并感受到归属感。
但是,不求完美的育儿方式承认“父母不是万能的”,父母让孩子失望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经历悲伤、眼泪和愤怒也是童年的一部分,家长应该让孩子逐渐忍受一些挫折。不求完美的家长意识到自己不可能随时在场,而且任何时候都马上作出回应。
温尼科特指出,婴儿很小时,他们的需求几乎立即得到满足。如果婴儿哭闹,家长会给他们喂奶或换尿布。
但随着孩子的成长,家长不一定要立即满足他们的需求。父母可以让孩子对某些不确定性——或者事情不按照他们希望的样子发展——培养一定的容忍度,但同时又照顾到并回应孩子的基本需求。
这一点很重要,因为生活并不总是像我们预期的那样,孩子需要一些应变能力。
“不求完美的育儿方式”该怎样做?
作为出发点,问问自己“孩子从我这儿需要什么”?
不求完美的育儿方式注重了解和回应孩子的情绪和需求。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需求会发生变化。例如,不求完美的家长意识到,他们需要迅速回应婴儿饥饿时的哭喊;而青少年则是学习如何规划生活的时候。
不求完美的家长有时不得不让孩子面对自己选择的后果。
同时,家长也不要试图“阻挡”情绪。在孩子感到悲伤或愤怒的时候,陪在他们身边,但不要从一开始就阻止他们感到悲伤或愤怒。不妨这样想:折磨人的不是情绪上的痛苦,而是对某些不良情绪的回避。
也不要给孩子设置不切实际的标准。比如,如果到了晚饭时间,他们又累又饿,那就不要指望他们把房间收拾得整整齐齐。
做一个不求完美的父母还意味着要接受孩子本来的样子。孩子需要获得父母无条件的爱,才能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对足球的兴趣比对数学更大(反之亦然),就不要试图去改变他们。
同时,父母确实需要设定界限——比如“我说话的时候请不要打断我”或“我希望你在进我的房间前敲门”——并尽量执行。这不仅有助于定义你们的关系(作为父母和孩子,而不是两个朋友),也能教会孩子在所有关系中保持健康的界限。
事情不会总是按部就班
我们都知道,事情不会总是像我们所希望或期待的那样去发展。因此,如果你对孩子感到愤怒,不妨学习如何进行情感调节,尽可能平静地与他们交谈。如果犯错了——比如提高嗓门或发脾气——那就道歉。
同时也要想办法给自己一个喘息的机会。这意味着你将有精力和能力在明天和未来继续承担身为父母的责任。
而且记住,在需要的时候请求帮助。这种帮助可以来自你的伴侣、家人或专业人士——比如全科医生、家庭咨询师或心理学家。记住,这是为了差不多就行,而不是为了成为超人。(完)
(责任编辑:刘美玉 审核:罗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