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新科学家》周刊网站报道,风或流水的作用可能足以在岩石或黏土上雕刻出正在休息的威严的狮子——这一自然过程可能使埃及的一块岩石呈现出狮子的形状,然后古埃及人对其进一步修改并创造了狮身人面像。
1981年,地质学家法鲁克·巴兹在《史密森学会杂志》上撰文推测,“沙漠工匠能看出什么是好东西”。他认为,古埃及人利用自然形成的地貌创造了狮身人面像。
现在,纽约大学的利夫·里斯特罗夫及其同事展示了可能支持这一观点的证据。他们看到在浸没于流水的黏土块中出现了微型狮子样地貌。这些微小的水雕“泥狮”演示了一种机制,通过这种机制,风也可以将沙漠岩石雕刻成类似形状。
研究人员开始研究流水如何侵蚀黏土。他们用膨润土做成椭圆形的土墩,在每个土墩的一端埋上一小块坚硬、不可腐蚀的塑料。然后他们将每个黏土块放置在一条流水隧道中,让水沿其长轴平行流过,把埋有塑料的一端置于“上游”方向。视频记录显示,随着越来越多柔软、易受侵蚀的黏土被水冲走,留下塑料圆柱体,一个像狮子一样的形状开始出现。里斯特罗夫说:“这种形状与一头坐着或休息的狮子如此相似令我们震惊。我在阅读这方面的资料时突然想到,也许连狮身人面像都属于这类自然形成的结构,然后显然由古埃及人做了一些‘整容’。”
他说,在几次实验中,这个圆柱体为小泥狮的“头”提供了模板。它周围的水流“免费”为它雕刻弯曲的背、偏细的颈和宽阔的爪。
他说:“液体侵蚀固体,但固体随后迫使水流顺应其形状。固体反作用于水流,改变侵蚀速率和水流在固体表面的分布方式。”水流与其雕刻的形状之间的这种“双向对话”也使得在计算机上模拟这一过程或者用数学方程对其建模具有挑战性,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现实中做实验更能提供有用信息。
风侵蚀岩石的微观机制与水侵蚀黏土的微观机制大不相同。犹他州杨伯翰大学的贾妮·拉德博说,研究人员在实验室里看到的这种地质现象被称为“风蚀”。这些构造遍布世界各地的沙漠。她认为,在沙漠中,如果风的流动有足够的变化,那么风蚀构造可能从相当平整的岩石中产生。
里斯特罗夫和他的同事们正致力于对这一过程进行数学描述,并了解它如何从黏土块扩展到狮身人面像大小的岩石。与此同时,拉德博的目标是在远离实验室的地方找到狮子斜倚的形状。她说,似乎由于火星表面缺水,侵蚀作用也在那里创造了许多类似狮身人面像的风蚀构造。(完)
(责任编辑:刘美玉 审核:罗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