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南极进行科学考察、观光的船只在乌斯怀亚启航。
乌斯怀亚拥有一张响亮的名片——“世界的尽头”。它不仅是阿根廷火地岛的首府,也是人类居住的最南端城市。在观光客稀少的季节,我们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领略乌斯怀亚独特的魅力。行在天涯,收获良多:天边灯塔留下传奇、“囚徒火车”诉说历史、中国合资工厂更昭示着这座自贸港的勃勃生机……
天边灯塔
乌斯怀亚最具代表性的标志可能就是“世界尽头的灯塔”。这里距离阿根廷首都超过3000公里,而到南极洲仅有约800公里。法国著名科幻及冒险小说家儒勒·凡尔纳曾以此为背景,创作了《天边灯塔》一书,讲述灯塔看守人和船员与海盗展开殊死搏斗,最终赢得胜利的传奇故事。
灯塔位于连接大西洋与太平洋的比格尔海峡之中。自乌斯怀亚湾出发的游轮之行,最吸引人的景观便是灯塔。红白相间的灯塔矗立在海天之间格外醒目。它立于礁石岛最高处,顶端的航标灯一明一灭,忠实地履行着引航职责。
灯塔建于1920年,为往返太平洋和大西洋的船只导航。由于雷达系统等现代航海技术的应用,灯塔的向导作用如今已大大弱化,但被赋予更多精神层面的象征意义。它是梦想的开始。科考队员和南极探险者们挥手告别灯塔,在茫茫大海上继续航行,穿越风大浪急的德雷克海峡,仅用两天时间就能抵达冰雪覆盖的南极洲。它是纠结的结束。据说灯塔可以“收纳人的眼泪”,面对灯塔,你可以放逐所有的不开心,扔掉过往的种种挣扎,然后毅然折返,重启下一段人生旅程。它是永恒的见证。在游轮甲板上,一对对恋人携手相拥,与灯塔合影留念……
天边灯塔,默默无声,它穿透迷雾发出的光亮,一闪一闪投在了众多过客的心上。
“囚徒火车”
在火地岛国家公园乘坐世界尽头的观光火车,可以开启一段特殊的旅程,因为绿皮小火车的前身竟是100多年前运送犯人伐木赎罪的交通工具。
狭小的车厢,仅有两排相向的座位,每排可坐3个人,间距刚好放下腿。车辆缓缓地行驶在火地岛国家公园内,今日迷人的旅游景点,昔日却是囚犯做苦力之地。
世界尽头的国家公园原始质朴,未经雕琢。除了铁轨,公园留下的人为痕迹还有砍伐过的树桩。它们密密麻麻出现在谷地的某些区域,被后人称为“树的坟场”。树桩残骸也是囚犯们悔罪劳作的见证。
1883年,阿根廷政府接管火地岛后,将首批重刑犯流放到此。20世纪初因修建新监狱急需坚固的木材,囚徒火车应运而生。犯人们每天从市里的监狱出发,乘火车到彼波河谷(现今火地岛国家公园)伐木,晚上坐在砍伐的木头上乘车返回。后来这些木材还被用于取暖发电,成为乌斯怀亚当时最主要的燃料。
囚犯们伐木之地处于世界的尽头,也是天然牢笼。有些犯人试图逃跑,但因当地天寒地冻,周围又无衣无食,这些犯人又被迫回到监狱。传说有个叫皮托的犯人企图逃跑未果被冻死,他的尸体在河边被发现,后来人们用他的名字命名了那条河。
“囚徒火车”线路原长25公里,改为观光小火车后仅存7公里。正如导览所说,“在这条路上,留下了人类的血印。这是一段充满怀旧的旅程。”
刑满释放人员成为乌斯怀亚较早的一批移民,在世界尽头,他们洗刷罪过,也获得了新生。
中国元素
乌斯怀亚到中国超过2万公里,但我们在这里感受到了不少中国元素。
乘坐火地岛国家公园的观光小火车,转动车门上方的小旋钮,对准“7”,就能收听标准的中文解说。
漫步横贯市区东西的主要商业街,一家中国餐厅的招牌吸引了我们的目光。红灯笼、中国画、熟悉的中餐菜名让人倍感亲切。前往餐厅的路上,我们邂逅了长着东方面孔的一家三口。攀谈中得知,他们来自北京,是来探望在阿根廷华为公司工作的儿子。
乌斯怀亚仅有23平方公里陆地面积,9万常住人口,堪称迷你小城,但它以自贸港的姿态处于阿根廷对外开放合作的前沿。站在乌斯怀亚湾畔,导游弗洛拉指着隔水相望的一幢建筑告诉我们,那里就是中国的合资工厂。2011年,中国联想集团与阿根廷消费电子巨头Newsan合作,斥资1400万美元在这里建设工厂,主要生产个人电脑、智能手机等产品供应阿根廷市场。
乌斯怀亚是到南极观光的成百上千中国游客的启航之处,也是“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等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站的重要补给基地。在乌斯怀亚这个真正的天涯海角,你可以放慢脚步,瞧瞧大街小巷里可爱的涂鸦、雪山脚下童话般的小木屋、夕阳映红的海港……即使在寒风中,仍能强烈地感受到小城的那份温馨和浪漫。(完)
(责任编辑:刘美玉 审核:罗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