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网视加德满都12月8日讯 据环球时报报道,“布鲁塞尔正在上演一场紧张的电影。”奥地利《标准报》7日报道,一位知情人士周四上午告诉路透社,经过10个小时的谈判,欧洲议会、欧盟委员会和欧盟各成员国就监管人工智能的法律——《人工智能法案》已基本达成一致。报道称,如果欧盟各方不尽早达成协议,该法律的通过可能会推迟到明年欧洲议会选举之后,欧盟可能会失去在人工智能监管方面的潜在“榜样角色”。
彭博社报道称,该协议标志着欧盟在人工智能监管方面迈出关键一步。在美国没有采取任何行动的情况下,这一法案或将为发达国家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的监管定下基调。但有人警告说,即使达成了协议,也可能需要举行更多的会议来敲定法规的技术细节,该法案最早也要到2026年才能生效。
会谈争论的一个关键点是针对基础模型的监管。法国、德国和意大利主张将这一技术排除在监管之外,更加提倡行业自律。“来自内部的分歧可能会危及这项酝酿多年的法案。”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说,其中几个国家认为法案可能会扼杀创新,并使欧洲在开发此类技术的竞赛中进一步落后于美国。
另一个争议问题是远程生物识别监控,特别是通过公共摄像头数据进行面部识别。议员希望在生物识别监控中禁止使用人工智能,而各国政府希望在国家安全、国防和军事方面有例外。
美国《华盛顿邮报》援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的话表示,法国似乎是此次会谈的最大障碍,部分原因是法国希望能够保护一家开发人工智能基础模型的新兴公司,其总部位于巴黎。与此同时,法国将在2024年夏季奥运会期间部署人工智能驱动的智能摄像头用于警务和安全。法国数字部长让·诺埃尔·巴罗特表示,欧洲各国政府普遍希望人工智能可以用于警务和国家安全,对基础模型开发人员的繁琐监管可能会严重阻碍欧洲的创新。
德新社7日报道称,德国交通和数字化部长福尔克·维辛在欧盟谈判前表示,监管的精确度和国际协调需要优先于速度,“人工智能将对欧洲经济体的竞争力产生重大影响,监管失误可能意味着技术避开了欧洲,我们不再是一个有利于创新的地区,最终我们自己无法掌握这项关键技术”。韩国在质量方面的世界排名超过日本,跻身前10位。(完)
(责任编辑:刘美玉 审核:罗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