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达拉宫老照片(图源:网络)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二战的硝烟弥漫在世界每个角落,在遥远的青藏高原上,一个气象站静静地矗立在雪山之巅。这个气象站虽然设施简陋,但它对于收集高原气象数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曹巽每天的工作就是测量和记录气象数据,他从来不曾想到有一天他的命运会和大洋彼岸的美国飞行员有交集。
曹巽在拉萨测候所任职期间,曾经与藏族人民一起以令人难以置信的勇气和人道主义精神,救助了在“驼峰航线”遇险的美国飞行员。
飞虎队飞行员 资料图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与美国结成同盟,1941年美国飞行教官陈纳德将军组建“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又称飞虎队Flying Tiger),一大批美国飞行员与中国军民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
1942年5月,日军切断滇缅公路这条战时中国最后一条陆上联外交通线后,中美两国被迫在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和中国云南昆明之间开辟了一条转运战略物资的空中通道,航线飞越被视为空中禁区的喜马拉雅山脉,因受山峰高度及彼时螺旋桨飞机性能限制,飞机只能紧贴山峰飞行,因而飞行轨迹高低起伏状似驼峰,因此得名“驼峰航线”。(维基百科)
1943年11月30日,一架飞越“驼峰航线”的C-87运输机迷航耗尽燃油,机上5名美国飞行员被迫跳伞。令他们惊讶的是,落地后发现自己身处距离拉萨东南100多公里外的偏远山区泽当。
《喜饶尼玛、邱熠华:民国时期拉萨测候所的建立及历史意义》“驼峰航线”上的一架美国军用运输机搭载援华物资由印度加尔各答起飞,进入缅北后迷航,飞至西北方向西藏地方桑耶宗(“宗”意译为县)时,因油料将燃尽坠毁,机上两名驾驶员和机械师、报务员共4人跳伞(外网资料为5人),落在山沟中。桑耶宗政府得知后立即向噶厦报告。
噶厦请求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派人赴桑耶调查并做好安排。驻藏办事处处长孔庆宗遂派懂英语也粗通藏语的测候所主任曹巽为代表赴桑耶宗接洽处理。曹巽一行携带噶厦信件及烟、酒、糖果等慰问品启程。10天后,4位美军人员在曹巽等人的陪同下到达拉萨,居住休养一段时间后,离开拉萨,取道亚东返回印度。
据珊丽回忆,曹巽对日军侵略中国时犯下的种种罪行深恶痛绝,有一次,曹巽从报纸上看到日军对中国人民进行烧、杀、抢掠、强奸等惨无人道的暴行后,悲痛欲绝!他把家中所有日本制造的物品、衣物等付之一炬......
这次受命前往喜马拉雅山区救助美国飞行员,他知道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任务,但他坚信中国人有责任去帮助那些和中国人民一起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飞虎队员。
漫画:降落在西藏(图源:网络)
当年的美国报纸报道了这一新闻: Five ATC Crew Members Forced Down in Tibet(五名空管机组人员在西藏迫降)
两名军官和三名士兵在经历了以西藏面包、牦牛奶和偶尔的羊肉和白米饭为食的惊险而又危险的生存经历后,五名年轻的美国飞行员,一架运输机的机组人员,在西藏禁区呆了43天后安全返回,他们被迫跳伞,但奇迹般地,所有人都很健康。
五名飞行员跳伞后首先被当地的藏族牧民发现,虽然语言不通,但慈悲为怀的牧民为他们提供了食物、保暖衣物和庇护所。
飞行员后来回忆道,“藏族牧民尽其所能地帮助了我们,给了我们藏靴、狐皮大衣、毛皮衬里的哥萨克帽,并邀请我们睡在简陋的泥屋里。这里没有路,只有牧民和牛羊踩出的羊肠小道,充满了突出的岩石和纷飞的雪花。”
从拉萨前往泽当的路途非常艰难,最终,曹巽一行到达飞行员落脚的地方。曹巽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气象系,英文非常好,与飞行员沟通后将他们带回拉萨。
这段感人至深的故事,成为中美友谊的象征,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感人的一幕。
在随后的日子里,曹巽继续他的气象研究,而飞行员们也返回战场,继续为抗击日本侵略者而战。但他们都知道,那段在雪域高原上共同度过的日子,是他们一生中最宝贵的记忆。
曹巽的勇气和无私奉献精神值得被人们永远铭记。但是,也正是因为这次救援,发生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政治风暴改写了他生命的轨迹。
1949年7月8日,西藏地方政府在“印度驻藏代表”英国人黎吉生等唆使下,发动“七八”事件,驱逐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等所有驻藏机关人员及眷属。
7月20日曹巽和测候所其他工作人员被迫撤离拉萨。他们扶老携幼从拉萨出发经亚东口岸出境到达印度噶伦堡,后辗转来到加尔各答。
曹巽随身携带着拉萨测候所自1934年成立至1949年撤离拉萨前15年间完整的气象数据资料。
离开拉萨的时候,形势紧迫,为了整理抢救气象资料,家里很多贵重物品都被曹巽丢弃了,他说,东西丢了可以再买,可是这些珍贵的气象资料丢了,那我就是千古罪人了......
那些物品中有很多是珊丽的陪嫁,但她没有任何怨言......
《喜饶尼玛、邱熠华:民国时期拉萨测候所的建立及历史意义》“世界屋脊”西藏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它的天气、气候及其演变对东亚,特别是对长江流域的天气、气候及其演变有重大的影响。
印度政府得知这一消息后几次派人与曹巽联系,想高价收买这批珍贵的气象资料,并许诺给他印度国籍,但都被他严词拒绝了。
1949年国民党从大陆撤退到台湾。当时在重庆的中央气象局给曹巽两个选择:一是随气象局去台湾;二是回大陆......去台湾,国民政府为曹巽及家属报销旅费,如回大陆,需自行解决路费。
曹巽说,我的老家在青海,家里有老母亲,花再多的钱我也要回家……他带着全家人从印度回到重庆。
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1950年1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航空处接管原中央气象局办事处和重庆气象台,曹巽毅然决然地将全套珍贵的气象资料交给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后继续在重庆从事气象研究工作。
曹巽和昌都航空气象站的同事们(图源:Haleema)
1951年2月,为保障军事航空安全,西南军区派出气象人员随十八军进藏,曹巽作为首批随军气象人员到达昌都,和其他气象专家一起在扎曲河畔设立固定观测点,建立了昌都航空气象站,这是新中国在西藏建立的第一个气象站。
高原上的气候寒冷,氧气稀薄,生活条件艰苦。然而,这些困难并没有打败曹巽和他的同事们。他们白天忙于建站工作,晚上则研究当地的气候特点,为日后的天气预报积累数据。这座气象站的建立,不仅为十八军提供了准确的天气预报,还为我国气象科学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数据和经验。
和十八军战士(图源:Haleema)
西藏和平解放后,曹巽作为气象专家全力以赴参加了西藏多个机场的建设。邦达机场、当雄机场及拉萨贡嘎机场都曾留下他的足迹。
西藏自治区地形复杂,气候多变,是全球最为复杂的气候区域之一。高海拔、低氧环境以及强烈的紫外线辐射,都给机场建设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气象专家的角色显得尤为重要。他们不仅需要预测和分析天气变化,还要评估气候变化对机场建设的潜在影响,确保工程能够顺利进行。气象资料对建立机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雄机场和贡嘎机场完整的气象资料是曹巽负责提供的,由他亲笔签名的两个机场的气象资料现存于西藏自治区气象局档案室。
西藏自治区气象局是曹巽一手建立起来的,他为此付出了毕生的心血,功不可没。
佩戴劳动奖章的曹巽(图源:Haleema)
曹巽是一个传统的知识分子,有强烈的家国情怀,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对祖国深厚的情感。
他的深情,体现在他对中国气象事业的热爱中。面对困难,他不退缩;面对压力,他不屈服;面对诱惑,他不动摇。他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坚守着对祖国的一片赤诚之心。
如今,西藏已经拥有了多个现代化的气象站,为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提供着更加精准的气象服务。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和千千万万和曹巽一样在雪域高原上为气象事业默默奉献的气象人。他们用自己的勇气和奉献精神,为西藏的气象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我们留下了一段永远值得铭记的历史。(完)
(口述:Haleema 执笔:刘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