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南亚网视(尼泊尔)
《怒火战猴》登陆北美院线,印式动作片如何打动好莱坞?
责任编辑:南亚网视 刘美玉
发布时间:2024-04-09 07:30

55386t

南亚网视加德满都4月9日讯 据环球时报报道 (作者:董铭)印度题材动作片《怒火战猴》5日登陆北美院线,首周末斩获约1000万美元的高票房,不仅有望拿下北美票房榜次席,还让好莱坞和美国观众再次见识到“印式神片”的战斗力,其背后的印度文化、社会和宗教问题也引发媒体关注和议论。

印度本土“超级英雄”

《好莱坞报道者》称,《怒火战猴》预计首周末可收获1050万美元票房,仅次于怪兽大片《哥斯拉大战金刚2》。这部影片由印度裔英国演员戴夫·帕特尔自编自导自演、环球影业和乔丹·皮尔的“猴爪制片公司”出品的动作片,早在上个月“西南偏南电影节”首映时就获得不错口碑,正式上映后在烂番茄网站获得86%的新鲜度,这对于一部导演处女作来说相当不错。

帕特尔对许多观众来说并不陌生,这个在《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中一鸣惊人的印度裔男星,近年在《涉外大饭店》《雄狮》和《大卫·科波菲尔的个人史》中都有上佳表现。这一次,他在《怒火战猴》中化身为“人狠话不多”的底层复仇者,在《好莱坞报道者》等媒体看来,这更像是一部“印度版《疾速追杀》”,难怪美国观众会喜欢。

《怒火战猴》讲述从小生活在贫民窟里的男孩基德,年幼时父母被黑帮杀害,被监狱长抚养长大后成为一个隐忍、沉默的人。成年后靠打拳为生的基德,尝遍人间疾苦,无意中发现打工的俱乐部老板和自己的仇人有着莫大的关系。在朋友的帮助和支持下,基德通过缜密的计划,终于在正义的警察配合下消灭罪犯,也为父母和广大无辜者复仇。

《怒火战猴》的剧情并不复杂,创作灵感正是来自基努·里维斯的《疾速追杀》系列,其中的动作设计、镜头剪辑,甚至是买枪、喂狗等动作,都像是在向约翰·威克致敬。同时,作为一部以印度社会为背景、以孟买为蓝本虚构背景的作品,《怒火战猴》中也融入不少印度元素,例如象征力量和勇气的“神猴哈努曼”就成了重要文化符号,帕特尔在向仇人展开复仇计划时,都带着猿猴面具,用这种方式来拯救城市里的穷人百姓,也可以被视为一种印度本土出身的“超级英雄”。

宝莱坞重新找到方向

对于这部“印度风味动作片”,英美主流媒体普遍给予肯定,Metacritic网站打出71的高分。《芝加哥太阳报》认为该片“是一部极具娱乐性的复仇电影”,《大西洋月刊》评论称:“这是一部时尚的惊悚片,作为表演者和讲述者的帕特尔,打破了好莱坞为他这类演员设定的界限。”《每日银幕》认为,“作为演员的帕特尔,从未有过如此出色的表现;作为导演的他,也给出令人陶醉的作品。”

而在《好莱坞报道者》看来,《怒火战猴》最独特之处还是其文化寓言性:“帕特尔将他最喜欢的动作人物(李小龙、约翰·威克)的技艺、英雄情感与他的印度族裔身份和神话相结合”。不过也有媒体并不那么认可,《纽约时报》认为该片“动作场面流畅凌厉,但缺乏灵感”,IGN网站则批评“帕特尔的诚意与笨拙的宗教形象发生冲突,中规中矩的动作场面难以拯救混乱的政治表达”。

近年来有不少印度电影出口海外,在北美和全球市场获得不错票房和关注度,既包括载歌载舞的传统“宝莱坞”制作,也有来自南印“托莱坞”的新贵。去年宝莱坞巨星沙鲁克·汗主演的动作惊悚片《帕坦》取得北美1748万美元、全球1.28亿美元的票房成功,前年“托莱坞”推出的英雄史诗片《RRR》,也在美国收获1486万美元票房。

作为传统印度(印地语)电影产业代表的宝莱坞,在疫情之后曾遭遇不小危机,这个年产量达1600部的电影基地,在疫情、国际流媒体平台和托莱坞的多重夹击下,一度陷入大面积亏损,就连阿米尔·汗都力不从心。2023年,宝莱坞似乎重新找到了方向——用更加娱乐向、国际化的高成本动作片打开海外市场,《帕坦》的成功就是例证。

“呼应了印度眼下的政治环境”

与帕特尔赖以成名的《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一样,《怒火战猴》虽然由印度裔影人主导、基于印度文化、在印度取景,但并非纯粹的印度电影,其“环球影业”的投资背景注定让影片带上好莱坞视角。在美国生活着大约440万印度裔人口,在文化属性上,他们更容易成为《帕坦》这类印度电影在北美的忠实观众。

不过,上述影片在提供所谓“异域情调”的同时,又难免陷入“刻板印象”,尤其是对于印度社会、宗教和政治层面的负面描绘,一不小心就容易引发争议。当年《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曾被批评将孟买的贫民窟描绘得过于黑暗,这次《怒火战猴》同样也遭遇了媒体和观众的质疑。

据《印度斯坦时报》报道,有观众在看过《怒火战猴》后,肯定其“将高强度的动作戏与文化沉浸感完美结合”,但也有人认为“这情节不过是翻拍上世纪80年代的宝莱坞动作片,很老套,摄影也很糟糕”。而在《时代》杂志力邀的印度裔影评人希德汗·阿达卡看来:“《怒火战猴》在动作戏中加入对印度政治的批判,初衷是好的,但没有抓住要害。”

阿达卡认为,《怒火战猴》对片中的大反派——一名宗教领袖的揭批,让人联想到印度在莫迪领导下不断抬头的民族主义势力,影片中反派对于当地村民的清洗,也容易与印度当局在东部驱赶穆斯林的新闻相关联。而男主角所代表的印度教(神猴)属性,令其用暴力对抗右翼民族主义的立场,又显得有些自相矛盾,呼应了印度眼下的政治环境。

正因为有此类政治层面的担忧,《怒火战猴》最近发布的预告片中某些敏感的政治性镜头已被删除,正片也可能有所删减。该片在印度上映的档期(原定4月19日)已被无限期推迟,环球影业并未对此做出解释。媒体认为这是片方有意错开当日开启的印度大选,总理莫迪正在谋求自己的下一个任期,反对派也在摩拳擦掌,该片在这个敏感的时段很可能引发更为严格的审查和激烈的情绪,“《怒火战猴》的善意或许会带来政治上的鼓舞,但也会激怒某些人”。(完)

(责任编辑:刘美玉 审核:罗蒙山)

南亚网视舞台音响灯光宣传片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南亚网络电视观点和立场。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网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已获得点赞0
建议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