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网视加德满都6月26日讯 据环球时报报道,一些西方媒体炮制的涉疆谎言可谓层出不穷。继中国新疆存在所谓“种族灭绝”“强迫劳动”等谎言之后,BBC等一些欧美媒体日前又开始渲染中国“试图抹去维吾尔族文化”。一些从未踏足过新疆的西方反华势力试图通过“闭门造车”抹黑中国形象,而真正来过新疆的国际学者则用自己的见闻向世界描绘新疆多年来的发展。在近期举行的“中国新疆的历史与未来”国际论坛上,多位外国学者就向《环球时报》记者讲述了30多年来他们见证的新疆的变化。
身为澳大利亚联邦人文学院院士的马克林第一次来新疆是在1992年,之后也曾多次访问该地区。“相较于此前,现在新疆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经大幅提高。”6月13日,前来喀什参加“中国新疆的历史与未来”国际论坛的马克林对记者表示,在他看来,喀什是一个极其现代化的城市,有着很多高层建筑和非常好的公共服务。此外,喀什市的老城区比他上次来时又干净整洁了许多,同时又非常明显地保留着维吾尔族的文化和风格。
这位出版了《中国少数民族与全球化》和《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自1912年以来的身份与融合》等与中国有关书籍的澳大利亚学者,曾多次撰写有关新疆历史和现状的文章。马克林说:“在我看来,中国政府很好地保护了新疆的少数民族文化。关于这个问题,西方有很多不实说法,如声称当地文化正在被破坏和摧毁,但我没有看到佐证这种谬论的证据。我看到人们非常热衷于维吾尔族的表演艺术,参与维吾尔族音乐表演的不仅有专业人士,也有不少普通人。我认为这是件好事。”
马克林曾多次到访位于喀什地区东南部的莎车县,最近一次是在2018年。他回忆道,这个小城有一座美丽且古老的清真寺,旁边是一个公园,公园里有纪念阿曼尼莎汗的陵墓。阿曼尼莎汗是中国维吾尔族一位令人尊敬的文化人物,负责收集和整理维吾尔族民间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
在此前到访莎车县期间,马克林参观了一所培训维吾尔族舞蹈和十二木卡姆表演者的学校,这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在此次论坛上,马克林将当时拍摄的照片展示给与会专家们。他认为,对十二木卡姆的保护和传承,体现出中国政府对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视。上世纪,以十二木卡姆为典型代表的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曾一度濒临失传。通过中国政府和民间艺人的共同努力,维吾尔木卡姆得到抢救和保护,还入选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在我看来,维吾尔语在新疆的使用非常普遍。西方一些人抹黑说维语正在被扼杀,但事实并非如此。与澳大利亚以及美国土著语言的使用情况相比,维语在中国的使用情况要好得多。总的来说,我认为当地少数民族文化保存传承得很好,包括在建筑、食物等方面的文化。”马克林说。
马克林还对记者表示,在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新疆也在经历着现代化浪潮。他强调,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新疆的发展都非常明显,包括义务教育的完成率、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的提高等。
参加此次论坛的还有来自哈萨克斯坦、埃及、德国、意大利等多个国家的学者,美国耶鲁大学林业与环境研究学院教授玛丽·塔克-格瑞姆及其丈夫约翰·格瑞姆也是参会嘉宾。这对夫妇1993年第一次来到新疆。“当年我们乘火车来(新疆),一路上非常困难,甚至遇到了沙尘暴,几个小时都被困在沙漠中。”玛丽回忆说。约翰则表示,这次他们来新疆搭乘的是飞机,看到新疆的绿色植被更多了,“我确信新疆农业得到了发展”。
约翰称,多年前他来新疆时,在喀什看到了热闹的牛羊交易市场。市场上当地民众交易马、骆驼、羊的吆喝声和场景,既生动又有趣。这位美国学者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正以新的方式把中国和中亚等地区联系在一起,“这里(新疆)是世界不同地方民众可以相遇的地方,在相遇中更好地了解自己,更好地了解其他人生活的世界”。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之地。从古至今,各族人民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繁衍生息。玛丽认为,之所以这些少数民族文化能够和谐共存并发展,是因为中国政府对少数民族的尊重,“我们国家也需要做到这一点——尊重原住民(的文化)。中国有独特的机会将儒家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整合在一起,实现和谐共处”。
过去这些年来,约翰曾多次访华,见证了中国在各领域的变化和成就。“希望世界其他地方的人也能了解新疆,感受这里的魅力。”约翰说,中国对能源转型的追求令人倍受鼓舞,在实现经济飞跃式发展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这为全世界树立了榜样。(完)
(责任编辑:刘美玉 审核:罗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