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网视加德满都11月21日讯 据中国西藏网报道,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中国与沿线国家加速发展战略对接、深化产能合作,迸发出巨大的发展合作潜力,走上一条互利共赢共享之路。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下,中国企业扬帆出海,涌出国门,开启了“走出去”的热潮。
图为西藏锟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尼泊尔洽谈
尼泊尔作为中国山水相邻的友好邻邦,毗邻西藏,自1955年建交以来,中尼关系始终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堪称不同大小国家之间和平共处的典范。两国人民有着上千年 友好交往历史,深厚的情谊早已融入两国人民生活的点点滴滴。在今天全球化的浪潮中,越来越多中国民营企业选择在这片土壤上开拓自己的国际市场,将目光投向尼泊尔农业领域,寻找新的增长点和发展机遇。西藏锟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捕捉到尼泊尔农业的巨大潜力,依靠灵活的经营机制和优质的产品服务,成功走出国门,走进尼泊尔市场。
图为尼泊尔农民正在水田中耕种
回顾十年来的企业发展,西藏锟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阿旺晋美感慨万千,这一路不仅记录了他的奋斗历程,还记录了公司从“0”到“1”筚路蓝缕的征程。
图为阿旺晋美接受本网记者访谈 摄影:王淑
作为西藏第一家走出去的农业企业,西藏锟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针对尼泊尔农业生产技术落后以及农业生产物资匮乏的情况,2014年就已组织团队前往尼泊尔开展考察调研工作,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当地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经过一年多的精心准备,2015年正式进驻尼泊尔,开展农业生产物资复合化肥的出口销售以及现代农业技术支持等业务,这一系列举措有效缓解了尼泊尔当地农业生产物资匮乏和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的问题,赢得了当地政府部门和民众的普遍欢迎和充分肯定。
图为阿旺晋美(右一)在尼泊尔洽谈
图为阿旺晋美(左二)在尼泊尔洽谈
尼泊尔是位于南亚的内陆国家,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面积相对较少,但其平原地区农业种植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尼泊尔的平原主要集中在特莱平原河谷地区,尽管耕地有限,但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是尼泊尔的主要农业区和农业生产基地。面对尼泊尔市场,西藏锟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没有停下脚步,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在尼泊尔的市场份额,公司决定在尼泊尔南部(特莱平原)紧邻印度的奇特旺地区投资近1000万人民币新建年产0.6—0.8万吨的高效现代化有机肥生产厂。
图为西藏锟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尼泊尔生产的产品
这一项目的实施,不仅能够极大地满足尼泊尔农业有机肥产品市场的需求,还能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培养农业技术人员,进一步扩大企业社会影响力。通过10年的深入工作,西藏锟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克服种种困难,扎根落地实业,积极布局尼泊尔农业农耕市场。一方面,通过农业生产技术服务实现农资供应高效畅通,覆盖50%耕地农户;另一方面,提供大量的实体岗位促进当地农民子女就业,目前即将试投产的有机肥厂已经解决50个就业岗位,还将分期建设同等规模有机肥厂40家,年产40万吨有机肥产品,届时惠及尼泊尔南部特莱平原农业主产区80%的农户,解决当地就业人数近2000人。
图为尼泊尔农民正在水田中耕种
阿旺晋美感慨地说,尼泊尔平原地区农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这里农业种植情况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既有粮食作物也有经济作物和高附加值农产品。虽然尼泊尔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农业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然而尼泊尔的农业生产目前还相对滞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灌溉系统不完善,疾病和虫害影响较大,道路交通不便。
图为尼泊尔农田
为改善当地农业耕种滞后的状况,促进两国间交流和发展,西藏锟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合作的姿态去帮助和支持尼泊尔农业发展,说服当地农民拿出一些耕地来实验。当时尼泊尔的传统小麦亩产只有96公斤,产量非常低,且由于长期过多依赖劣质化肥导致土壤酸化板结严重。阿旺晋美团队雇用了当地工人,将国内复合肥样品送给他们免费使用,让技术人员无偿提供技术支持,在试验成功庄稼成熟之际示范推广。
图为西藏锟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尼泊尔的“试验田”
此外,西藏锟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还积极与尼泊尔奇特旺国际农林大学合作挂牌成立“尼中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区”。该园区自成立至今,在中尼技术农业专家以此为平台进行种子、化肥、农药、生物杀虫、新品种果树繁育嫁接试验等多方位交流合作基础上,利用奇特旺国际农林大学在尼泊尔农业领域培养技术人才及对尼泊尔政府农业政策制定提供专业建议的权威优势,对扩大中尼农业交流与合作提供了良好的示范及教学效应。
图为尼泊尔街头一角
在“一带一路”框架内,中国加强了与周边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为周边国家带来物资物流成本的降低,有效提升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对于尼泊尔农业产业的未来,阿旺晋美充满希望。在共同推进打造中尼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际,阿旺晋美深刻地认识到民营企业“国字当头”的使命与担当,他说:“要让尼泊尔老百姓相信我们的公司,对我们的西藏甚至我们的国家有一个崭新的认识。”(中国西藏网 记者/王淑 边子捷 除署名外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