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网视加德满都12月6日讯 据环球时报报道,日本《日经亚洲》文章,原题:中国可以在调解全球冲突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随着世界正遭受近60场战争和冲突威胁的困扰,结束它们的意愿和手段似乎不能再拘泥于联合国或欧美提供的常见调停渠道。也许现在是新的参与者站出来扮演调停角色的时候了,其中就包括中国。
在中国军方最近于北京举行的一次论坛上,令人震惊的是,来自全球热点地区的许多当事方都受邀参加。其中既有伊朗人和以色列人,也有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想方设法解决冲突。
显然,世界需要其他通往和平的道路。调解的工具从未像现在这样无效。本应维护全球安全的联合国安理会陷入僵局,通常任何重大决议都会遭到某些大国否决。区域层面的调解或由民间组织牵头的调解工作没有奏效。
一些最严重的冲突跨越深层次历史敌意的断层线,如中东的冲突。还有威胁使用核武器的冲突,如俄乌冲突。大国之间地缘政治竞争加剧,这使冲突容易成为地缘政治竞争的代理。美国在解决加沙和苏丹人道主义危机方面收效甚微。欧洲因对俄罗斯的恐惧而麻木不仁,似乎不愿推动谈判结束俄乌冲突。
那么不妨看看中国的表现,过去两年来中国在中东开展两起调解行动。尽管这些行动并不张扬,但随着美国和欧洲采取更具保护主义色彩的激进姿态来捍卫其利益,现在可能适合中国将自身塑造成一个温和的和平缔造者。
中国管理世界热点的方法与西方截然不同。中国表示寻求互惠互利,而非要求有关国家开展重大内部政治变革。中国历来不认为对遥远国家采取军事干预是有用的策略。中国对调解冲突采取谨慎和严格的规避风险态度,但这种做法确实似乎受到多方欢迎。去年,中国促成沙特和伊朗达成和解。在今年7月于北京举行的和解对话上,巴勒斯坦各派签署了加强民族团结的宣言。
中国的调解风格兼顾原则和理想主义。中国将自己视为第三方国家,提倡优先考虑更广泛的利益。尽管中国不断扩大贸易和投资足迹,并更加渴望确保获得安全的无冲突贸易路线,但中国并未斥资开展军事冒险主义,这有助于中国在地区冲突中保持一定程度的中立。
在中国学者看来,中国坚持不干涉原则是最大程度保持自我克制和利他主义的最佳方式。归根结底,中国表现出召集所有相关冲突方的意愿,这是欧美因制裁他国或国内政治而无法实现的。
诚然,中国不会取代美国。中国缺乏华盛顿为支持海外干预而建立的海外军事手段和联盟体系。即便如此,美国显然已经在世界上许多热点地区失去能动性,毕竟华盛顿在这些地区选边站,因此被视为冲突方而非诚实的中间人。目前在中美俄这三个大国中,中国似乎是最不受冲突牵连的大国。
不难看出,中国将自己定位为致力于促进和平与繁荣的合作方,而非竞争对手。中国更倾向于合作,中国与巴西关于推动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达成的六点共识即是例证。在中东,中国作为看似“更弱”的调解方角色可能是有利的,因为这增强了中国作为一个中立的建设性调解方的形象。
然而,也有人认为中国的调解兴趣受到自身愿望的驱使:维护自身利益并遏制西方权力和影响力。为消除这些疑虑并确保调解成功,在管理中东冲突等危险热点地区方面,美国、欧洲和中国之间尤其需要加强协调。
如今的世界是一个真正的多极化世界,而且变得越来越危险。需要一系列工具和多方努力才能管理冲突。如果中国的做法受到冲突各方的欢迎,其他国家为什么不提供支持,或者至少不从中作梗呢?(作者迈克尔·瓦提裘提斯,王会聪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