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南亚网视(尼泊尔)
“特朗普失算:北京不是东京”
今天 16:57

特朗普的反复无常说明了一点:美方其实心里清楚,自己并不真正占优势。这种高调宣传的背后,掩盖的正是对本国经济结构性问题的焦虑。

专访丨中国助力巴西城市可持续转型——访圣保罗市长里卡多·努涅斯
昨天 7:49

圣保罗市是巴西东南部圣保罗州首府,是巴西和南美洲的第一大城市。

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欧阳玉靖接受《环球时报》专访:中马关系从“新生的小树”长成参天大树
2025-4-16

中国已连续16年成为马来西亚最大贸易伙伴国,马来西亚也是中国在全球的重要直接投资目的地国之一,双方在新质生产力合作上势头迅猛。

共话中国经济新机遇丨专访:中国是制造中心更是创新引擎——访博世集团董事会主席斯特凡·哈通
2025-4-6

在全球产业变革浪潮中,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和绿色技术创新,这不仅将重塑本土产业格局,也为全球工业变革提供新动力。

邓萃雯与陈德容接受《环球时报》采访,听两位港台姐姐讲述“乘风”背后
2025-3-31

“人生到了现阶段,我要突破自己,证明自己还有哪些才华,或者认清什么是我做不到的,我的力所能及到底是什么。”

访来尼浙商考察团
2025-3-16

浙江民营企业商务考察团由浙江佳科橡塑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华志平,浙江创艺工艺有限公司总经理顾辉斌,浙江亿然悠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佳余组成。

美作家:“到访中国后我不再害怕中国”
2025-3-14

当我惊叹于上海的摩天大楼,然后乘坐时速超300公里的高铁前往北京时,我几乎可以看到中国在技术、车辆和基础设施方面超越美国,这些进步令人瞠目结舌。

记者专访丨丹麦学者:美国意图吞并他国领土严重违反国际法
2025-3-14

当地时间13日,特朗普在白宫会见到访的北约秘书长吕特时再次声称,美国将“得到格陵兰岛”。

中国驻泰国大使:全力协调查找解救电诈网赌失联被困人员
2025-3-13

目前,中泰双方正强调加强发展战略对接,深化新兴经济技术领域合作,积极筹备泰国国王将于今年下半年对中国进行历史性国事访问。

专访尼泊尔媒体人柯绍:中国两会为变局中的世界注入确定性力量
2025-3-10

“中国精准扶贫工程中‘五个一批’方法论,为尼泊尔减贫实践提供可操作框架。特别是电商扶贫、旅游扶贫等创新模式,在尼泊尔农村地区已开展试点,农户平均增收达35%。”

日本歌手石原崇雅接受《环球时报》专访:用音乐沟通日中文化
2025-3-10

来自日本的摇滚吉他手、歌手和演员石原崇雅,以独特的音乐才华和不拘一格的艺术风格受到中国音乐迷关注,在微博平台收获120万粉丝。

90岁俄中友好协会第一副主席分享与中国渊源:“从儿时起,中国就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2025-2-17

虽然两国的关系经历过起伏,“但我相信俄中关系具有远大前景,因为两国都在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而努力”。

“中国是一个非常多元、令人着迷的国度”(外国游客感受“中国之美”)
2025-2-13

“中国是一个非常多元、令人着迷的国度。中华文明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很多中国景点还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很值得一去。”

高端访谈|期待中国式现代化为吉尔吉斯斯坦乃至整个中亚带来新机遇——访吉尔吉斯斯坦总统扎帕罗夫
2025-2-4

扎帕罗夫强调,深化与中国在各领域的合作是吉尔吉斯斯坦外交政策的优先方向。

《环球时报》专访周润发:去片场转转就能感受到“中国速度”
2025-1-27

周润发近日接受《环球时报》专访,讲述对角色的理解、再次回到剧组拍戏的感受和对中国电影与年轻演员的期待。

人民日报专访郑钦文:“有强大对手,才让我充满动力”
2025-1-12

“我不会把目标说出来,但我会放在心里激励自己。”郑钦文已经认识到,巨大关注带给她新的责任。

海外看中国丨蓬勃发展的新疆背后,是治理有方的中国——访巴勒斯坦法塔赫革命委员会委员巴萨姆·扎卡奈
2025-1-12

通过实地考察,他看到一个治理有方、快速发展的中国,其中新疆蓬勃发展、民族和谐,与一些西方媒体抹黑报道截然不同。

尼泊尔驻华大使:中国是可信赖的朋友和伙伴
2025-1-9

尼泊尔目前正全身心地专注于经济转型,许多“一带一路”框架下的项目已被该国政府列为发展的优先事项。

SATV丨南亚网视 专访博克拉费瓦湖队
2025-1-4

SATV丨南亚网视 专访博克拉费瓦湖队

SATV丨南亚网视 专访博克拉市市长 阿查里亚
2025-1-3

SATV丨南亚网视 专访博克拉市市长 阿查里亚

SATV丨南亚网视 专访夺得200、500米双冠的广东老友龙舟队队长 黎建新
2025-1-3

专访夺得200、500米双冠的广东老友龙舟队队长 黎建新

SATV丨南亚网视 专访尼泊尔志愿者之家老师  王心如
2025-1-3

专访尼泊尔志愿者之家老师 王心如

SATV丨南亚网视 专访中国龙舟协会执裁教练 王拥军
2025-1-3

专访中国龙舟协会执裁教练 王拥军

SATV丨南亚网视 专访云南师范大学龙舟队队长  龙贵
2025-1-3

专访云南师范大学龙舟队队长 龙贵

澳门大学美籍学者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澳门已经成为我们的新家园”
2024-12-10

从2001年的初来乍到,到如今变成“新澳门人”,23年间他已经把家安在了这个远离故乡的中国特区。

秘鲁驻华大使巴拉雷索接受《环球时报》专访:秘鲁愿成为中国对拉合作的“门户”
2024-11-15

中国已连续十年成为秘鲁最大的贸易伙伴,而秘鲁也是拉美地区仅次于巴西的中国对外投资第二大目的地。

歼-35A研制单位首席专家:研制新装备,根本还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2024-11-11

研制新装备,根本还是为了不受欺负,为了更好的发展,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专访联黎部队发言人:“联合国旗帜依旧高高飘扬”
2024-10-19

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联黎部队)发言人安德烈亚·泰嫩蒂18日说,虽然面临2006年以来最艰难局势,但联黎部队仍在继续执行维和任务,现在维和部队的任务比以前任何时候都重要。

靳羽西:解锁“不设限”的传奇人生
2024-9-2

“从小到大,我的父母告诉我,如果决定做一件事就要坚持,不管多辛苦都要完成它。这句话陪伴了我人生的每一个重要时刻。”华美协进社联合主席靳羽西说。

喜迎湘商大会·湘商访谈|杨小英:​追光逐“电” 向“新”而行
2024-8-29

访湖南华晟电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小英

高端访谈丨专访塞舌尔总统拉姆卡拉旺
2024-8-20

我们来到了有“印度洋明珠”之称的美丽岛国塞舌尔,在总统府对话总统拉姆卡拉旺。他曾经多次表示,塞中两国一直以来都是好朋友。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走深走实,他期待两国在未来展开哪些更大范围、更多领域的合作?对于即将召开的…

连接两个领域:尼泊尔美女飞行与夺冠侧记
2024-7-21

在尼泊尔,有一位年仅 26 岁的杰出女性——Raina Majgaiya,她在航空和选美这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绽放出了耀眼的光芒。

塔吉克斯坦学者迈特金诺娃接受《环球时报》专访:中塔战略协同起重要示范效应
2024-7-5

“中国领导人此访意义重大,定会取得显著成果,为进一步深化两国战略合作指明方向。”

专访哈萨克斯坦汉学家哈菲佐娃:三千藏书印情缘
2024-7-4

哈菲佐娃的毕生所学,从她的三千多本藏书和资料里可窥一斑:书籍、手稿,未出版的底稿,与中、哈、俄专家学者来往的信件等,其中很大一部分与中国相关。

日本小城何以成为“孔子之乡”——专访日本佐贺县多久市市长横尾俊彦
2024-6-30

当记者问起横尾为何能将那么多《论语》经典名言烂熟于心时,横尾告诉记者这与他生在多久长在多久,从小受儒学文化的熏陶分不开。

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接受环球时报专访:美国喜欢“引战”,然后大发战争之财
2024-6-26

他“忠告”菲律宾方面,对南海域外国家的煽动保持警惕,一旦真的走向战争,发生在乌克兰的事情就会在菲律宾上演,而美国则会借机大发战争财。

尼泊尔搬运工:珠穆朗玛峰脚下的别样风景
2024-6-8

在尼泊尔的桑库瓦萨巴地区,有一位 66 岁的老人拉纳·巴哈杜尔·达哈尔,他来自 Chainpur。这位老人背着仿若一座小山般沉重的背包,艰难地行走在险峻而崎岖的山路上,那背影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生活的不易。

索尼中国总裁吉田武司接受《环球时报》专访:中国给了跨国企业灵感和生命力
2024-6-3

吉田武司强调中国的活力为包括索尼在内的跨国企业提供了灵感和生命力,在未来的中国市场上,仍有相当数量的潜在商机可以挖掘。

中阿构建命运共同体迈出坚实步伐——专访埃及驻华大使哈奈菲
2024-5-30

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将于30日在北京举行,埃及驻华大使哈奈菲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指出,自2004年成立以来,中阿合作论坛各项机制促进双方关系取得长足发展,务实合作不断增进,阿中携手构建命运共同体迈出坚实…

人文交流为中阿深化各领域合作夯实民心基础——专访突尼斯驻华大使阿拉比
2024-5-30

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30日将在京召开。突尼斯驻华大使阿迪勒·阿拉比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中阿合作论坛为双方协商合作、协调立场、交流互鉴提供重要机制保障。当下阿中人文交流蓬勃发展,为深化各领域合作…

松下全球副总裁本间哲朗接受环球时报专访:中国市场是跨国企业的“训练场”
2024-5-27

一段时间以来,国际社会出现所谓“脱钩断链”“去风险化”等逆全球化的论调,但并未成为主流,中国仍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再会长江》导演竹内亮接受《环球时报》专访:向世界展现真实、客观、好玩的中国
2024-5-24

不过那次中国拍摄之旅却给竹内亮留下了一个遗憾:他没能拍到长江源头的“第一滴水”。

“三金”鼎立,谁在影响世界黄金价格?
2024-5-18

他尝试用“交易经济学”理论,解释目前中国经济出现的现象和问题,并提出对策。

德国“汽车教父”杜登霍夫接受环球时报专访:“中国产能过剩论”荒谬、错误、扭曲现实
2024-5-17

他认为,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竞争力优势来源于中国车企对科技创新和研发投资的重视,以及中国政府对该领域的大力支持,这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巨大贡献。

法国“浪姐”乔伊丝·乔纳森接受《环球时报》专访:父母都说中文,我也能沉浸在中国文化中
2024-5-13

对中国法语爱好者来说,被亲切地称为“JoJo”姐的乔伊丝·乔纳森并不陌生。

中国银行前副行长、SWIFT首位中国大陆董事王永利:美国还息压力加大,重大增长点难寻
2024-5-11

王永利表示,尽管那场危机得到遏制,但危机的根源并没有得到消除。美国如今的做法,正是重复上一轮金融危机中的操作。

专访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馆馆长:“期待未来与中国有更多持续深入的合作”
2024-5-5

普拉多博物馆馆长米格尔·法洛米尔·福斯在接受人民网专访时表示,他十分期待未来与中国有更多持续深入的合作。

金鑫:中国光伏干到全球9成,军功章上有耶伦的一小半
2024-5-3

从耶伦到布林肯,美国高级官员在访华期间都提到了中国“产能过剩”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也引发了国内国际对中国产能问题的大讨论。

还原中国维和警察前线故事!《维和防暴队》领衔主演黄景瑜、王一博接受专访
2024-5-2

“不管执行任何任务都要做好,因为我们代表中国。”

戴高乐侄孙、法国摄影师格瓦:我在中国比在法国更有名
2024-4-29

他拍摄的作品最重视表达的就是中国的“人情味”。

人工智能可能取代科幻作家?《环球时报》专访刘慈欣
2024-4-29

科幻作家刘慈欣已做好准备,迎接人工智能对人类生活方式、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冲击。

杨英明:尼泊尔作为有前景的投资目的地值得全球关注
2024-4-28

尼泊尔作为一个有前途的投资目的地值得全球关注,本次峰会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平台来展示尼泊尔为投资者提供的机会。

互联网时代,还在读报?——专访科幻作家韩松
2024-4-27

“它有一批很有经验的编辑,在浩如烟海的信息里精挑细选”

 专访国泰集团行政总裁林绍波:背靠内地市场,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2024-4-26

作为中国香港地区规模最大的航空公司,国泰航空在2023年成功实现扭亏为盈,并计划于今年大致完成重建。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制片铃木敏夫:想和宫崎骏一直走下去
2024-4-3

“我们并不想这样做,而是想引导年轻人思考,他们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梁周洋与曾祖母林徽因:刻在基因里的人生交集
2024-4-1

一年又一年,循着林徽因的足迹,梁周洋坚定不移地往梦想走去。

欧阳奋强退休了,但贾宝玉还没有
2024-3-26

对业内来说,他是曾经的“贾宝玉”,也是一个小有名气的导演。

小沈阳:用一夜起飞,用15年学会降落
2024-3-23

那时的网友也从没想过,小沈阳会再次穿着裙子闯进大家的视线里。

《奥本海默传》作者凯·伯德接受环球时报专访:AI的“奥本海默时刻”即将到来
2024-3-18

“我很喜欢这部电影,也已经看过多次。这部电影很好地激发了大家对核武器发展历史和社会变化的讨论。”

人类首位上太空拍电影的女演员接受环球时报专访:中俄在电影合作方面有广泛空间
2024-3-14

中俄在电影合作方面有广泛空间,两种不同的文化放到一起或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刘德华接受《环球时报》采访:让“电影生命”变成我的生活
2024-1-21

“但这些新的演员、导演和剧本不断激发我的创作欲,让我持续保持热情和希望”。

《侦察英雄》导演郑晓龙接受《环球时报》专访:用作品讲好普通人的故事
2024-1-21

“普通的战士更值得我们歌颂,我觉得要充分讲清楚这件事。”

演员马思纯接受《环球时报》专访:文婕的坚韧、智慧和勇敢留在了我身上
2024-1-21

她坦言,再次走进片场,最大的感受就是很幸运,“演文婕让我感到骄傲”。

尼加拉瓜驻华大使接受环球时报专访:预计今年尼中贸易额将成倍增长
2024-1-9

站在新的起点上,中尼将进一步深化双边合作,增进两国人民友谊。

刘德华接受《环球时报》采访:让“电影生命”变成我的生活
2024-1-2

一部作品传递不了正能量,我不会拍。

潘成:亮相斐洛里庄园的红旗车蕴含哪些中华文化密码?
2023-11-21

对中国民众来说,“红旗”不仅仅是一个汽车品牌。

专访:共同致力于文化遗产保护和多元发展——访俄罗斯文化部长柳比莫娃
2023-11-20

俄罗斯文化部长奥莉加·柳比莫娃18日在圣彼得堡国际文化论坛期间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各国应当以包容态度对待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致力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多元发展。

张振江:旧金山的名字背后有怎样的华人故事?
2023-11-19

旧金山见证了中美两国人民百年交往的历史。

瑞典瓦伦堡家族企业第五代掌门人:愿意扎根中国,才能获得更多回报
2023-11-4

瓦伦堡家族传世一个多世纪始终信奉并恪守“存在,但不可见”,全球富豪榜上一直难觅其名。

东西问丨叶锦添:如何在国际舞台展现“东方之美”?
2023-11-1

在当代中国电影艺术的发展进程中,影视美术创作艺术家叶锦添的“新东方主义”美学观念独树一帜。

“泰中两国合作前景广阔”(共建“一带一路”·高端访谈)——访泰国总理赛塔
2023-10-27

他高度评价泰中两国合作取得丰硕成果,表示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泰中两国合作前景广阔”。

俄铝创始人:应对西方制裁,俄罗斯十年前就该准备
2023-10-27

他认为,西方针对俄罗斯的一系列限制表明,维护本国的金融安全至关重要。

郑永年接受环球时报专访:讲好中国故事,不能被西方牵着鼻子走
2023-10-26

近日,郑永年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与美国竞争是好事,我们要有大国自信,还要有定力。

高端访谈丨专访俄总统普京:俄中双方正朝着绝对正确的方向相携行远
2023-10-21

两国关系是20年来悉心经营、稳定发展的成果,每一步都是基于两国自身利益,这是双方的共识。

亚洲影响力创新资本创始人:美想对中国“脱钩断链”,百分百不可能
2023-10-21

针对西方主持人咄咄逼人的提问,台湾出生的刘扬声不紧不慢、有理有据地用英语回击,许多网友留言称他“怼得漂亮!”

扎哈罗娃接受《环球时报》专访:俄中关系是21世纪大国合作典范
2023-10-20

俄罗斯总统普京连续3次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体现了俄方对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支持。

吉尔吉斯斯坦前总理:“一带一路”为欧亚大陆带来革命性变化
2023-10-18

“一带一路”为今天的欧亚大陆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这在十年前几乎没人能想到。未来,该倡议还有巨大的潜力有待继续发挥。

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陈松:“一带一路”推动构建跨喜马拉雅网络
2023-10-17

陈松说,中尼跨境铁路是跨喜马拉雅立体互联互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助力尼实现从“陆锁国”变“陆联国”的梦想。

高端访谈 | 专访尼泊尔总理普拉昌达
2023-10-8

关注国际焦点,洞察世界风云。我们要对话的嘉宾是尼泊尔的总理普拉昌达。

洪晓明:首本菲语版《孙子兵法》是如何诞生的?
2023-9-27

我之所以决定将其翻译成菲语,是为了让菲律宾人更加容易接触,并深入了解这本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经典著作及其背后的哲学思想。

历经半个世纪,《藏汉大辞典》编纂背后的故事
2023-9-24

《藏汉大辞典》是汉藏文化交流的结晶,是中国第一部兼有藏文字典和藏学百科全书性质的综合性大型工具书。

汉学家 | 艾朗诺:要认识中国,需了解中国古代文化
2023-9-24

在探索中国文化的过程中,我发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很大,这种差异激发出我继续研究中国文化的动力。

“真正想了解中国,一定要了解中国农民”
2023-9-24

“真正想了解中国,你一定要了解中国农民”

专访中国驻希腊大使肖军正:“中国投资全球港口威胁论”不攻自破
2023-9-23

中希两国将通过务实合作使爱琴蓝与中国红更好地融和在一起,共同绘就“一带一路”多彩绚丽、璀璨耀眼的美好前景。

尼泊尔的动物世界--南亚网视专访著名摄影师强巴·夏尔巴
2023-9-22

强巴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野生动物的尊重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环球时报》专访王小枪、乌尔善:影视如何“讲故事”
2023-9-22

而《封神》兼具神话和史诗形态,是最具充分条件的题材。”

东西问·北京文化论坛丨马场公彦:稻作文化何以成为中日两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3-9-17

中日学者普遍认为,日本的水稻是由中国东传而来。

中国科学界的全球影响力不断扩大
2023-9-15

越来越多的论文出现在著名国际期刊上,引用次数增加,影响因子更高,科学界的认可度也在快速提升。

环球高端访谈 李学用:探索06进入的是200万辆的轻越野市场
2023-9-13

探索06定位“全民四驱”,解决了四驱车型价格高、油耗也高的痛点。

“在全球人道主义行动中与中国开展更多合作”—访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斯波利亚里茨
2023-9-10

“中国支持和维护国际人道法的立场对我们来说十分重要。我们希望继续与中方加强对话,在全球人道主义行动中与中国开展更多合作。”

东西问|巴桑:《格萨尔》为何有“东方荷马史诗”之称?
2023-9-5

《格萨尔》为何被称为“东方荷马史诗”?它又如何形塑中华民族文化?它的抢救性保护和传承发展为世人带来哪些启悟?

东西问·汉学家|日本汉学家内田庆市:为什么不能说汉语是低级语言?
2023-9-3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汉语以其多元的语言特性与鲜活的生命力,折射出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

建议
顶部